【天下】从北京到温哥华 奥运会的启示
北京奥运与温哥华奥运,各有特色,各有亮点
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身在温哥华,看尽这场体育全球化盛会的里里外外,可谓感慨万分,也得到很多启示。
温哥华冬奥先天不足,时运不济,正逢金融危机,冬奥筹委会预算一路被舆论紧咬,5成民众对冬奥持消极态度,与北京奥运的举国一致形成强烈对比。此外,保安预算又成了黑洞,再加上天气的“诅咒”,竟然在冬奥开始前,冬天变成春天,冬奥被讽刺为春奥,温哥华赛场山上无雪,威色勒雪山则突然多雪。甚至在开幕式前,格鲁吉亚无舵雪橇运动员因为设施的缺陷在练习中死亡,都给这届冬奥带来很大的阴影。
然而,加拿大人很现实,一旦序幕拉开,民众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一场场高水平、破纪录的竞赛吸引。结果,这届事先不被看好的冬奥运动会,创下了历史上最高的观看率纪录。光开幕式,全球就有30亿民众观看,一些最为热门的冰上比赛,比如男女花样滑冰,无论双人滑还是单人滑比赛,电视观众都达到了高峰,总数是40亿民众观看。
北京的奥运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举行,温哥华冬奥则是在刚刚走出金融海啸后展开,前者规模宏大,资金充足,让世界惊叹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表现出的壮丽景象;后者规模有限,资金不足,但也让世界惊叹一个成熟国家展现出来的雍容大度。一句话,北京奥运与温哥华奥运,各有特色,各有亮点。
虽然加拿大想效法北京,欲成为最多的金牌获得者或者奖牌获得者,但从结果看,美国仍然是冬季运动的超级大国。人才多固然是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实力,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训练基地、训练设备,以及建立在广告市场基础上的庞大体育资金,使它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中都占尽了便宜。而擅长冬季运动的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挪威等,人口基数虽不大,实力却也不遑多让。
不过,这次冬奥,加拿大和中国仍然是最大的赢家。
本来,加拿大并非第一次主办奥运,它已经当过蒙特利尔夏季奥运和卡加利冬季奥运的东道主。但令加拿大感到尴尬甚至羞耻的是,作为东道主,加拿大运动员竟然在本土没有拿过金牌。这次,在加拿大观众的见证下,加拿大改写了这个遗憾的纪录,夺金数量不少,超过历届。更重要的是,在这届冬奥中,加拿大还给全球提供了相当感人的运动员励志故事,显示了加拿大的软实力:比如为加拿大夺得第一枚金牌的比洛多,幕后的英雄是自己脑瘫的哥哥;而女子花样滑冰选手罗契特面临突然丧母的打击,但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坚持参战,并拿下铜牌。这些故事,作为温哥华冬奥的另类遗产,将载入史册。
而且,加拿大还取得了意外的收获,这个本来东西部各自为政并有魁北克分裂阴影的国家,在这次冬奥的火炬传递,以及同心为加拿大运动员夺取佳绩的欢呼呐喊中,产生了高度的国家认同感。可见,许多时候,政治使人分,体育让人合。
除加拿大外,中国大陆也会永远记住温哥华冬奥。在中国成为北京夏季奥运获得最多金牌国家后,冬奥运动员压力很大。但在这届奥运中,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与意大利都灵冬奥相比,金牌倍增,申雪赵宏博的双人花滑冠军,王蒙周洋在短道滑冰的冲金,都让世界惊艳。其中王蒙的战绩,已超过中国冬奥运动的大姐大大杨扬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韩国、日本等运动员在冬奥的崛起,打破了欧美运动员的垄断局面,展现了体育全球化的新面貌。其中韩国与中国的“瑜亮情结“,更令人关注,在女子3000米短道滑冰接力赛上的争议,就是一个例子。平心而论,速度滑冰上的“韩流”,让西方人相当惊讶,韩国男女运动员不但在短道,也在长道上异军突起,小个子战胜欧美的大个子,其中的经验值得亚洲人借鉴,韩国女子单人花样滑冰的金研儿,更成为欧美人的偶像。不过有一点也需要指出,与加拿大等西方运动员是因为喜爱冬季运动然后参与比赛相比,中国运动员是为比赛、为锦标而参与比赛,因此双方投入的感情是不同的。这一点我在采访时可以明显感觉到。
不管如何,温哥华冬奥没有北京奥运的气势,但以温馨而受到肯定,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加双方的得奖运动员背后,都有对方的教练默默耕耘,写下了中加合作友谊的新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