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十大评论
媒体的发展,网络的进步使得每个人都有了“想说就说”的权利。于是,我们见识了全民开讲,也见识了网络暴力。英国诗人艾略特有句名言,评论家必须睿智过人。在一个崇尚言论胜于刀剑的时代,责任对于评论者而言,或许更有意义。岁末年初,《南方周末·评论》与国内媒体同行联袂推荐,以见识、反响和技巧3个指标进行评定,列出了2007年度10佳评论。
特别说明:为示公允,凡《南方周末》刊出的言论不参与本次评点。
何时,你会被“聚焦”? 江心 摄
■年度评论第十名
中美塌桥之别:中国有火箭调查速度无真正调查者
《中国经济时报》8月17日,作者:徐迅雷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坦率地说,这只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新闻时评。2007年塌桥在全世界都屡见不鲜。文章在文本、逻辑甚至见识方面四平八稳,只是巧妙抓住“鉴定”环节重点突破,引入中外对比。比如中国塌桥鉴定用了不到两天,同年发生的美国塌桥,调查人员却预计要18个月;中国专家鉴定用肉眼,美国专家鉴定却要动用直升机、高分辨率摄像器材、激光导引探测设备、计算机成像技术等许多高科技装备。文章落脚点是责任层面的官员与技术层面的专家之间的“亚腐败共同体”,略显老套,但文章的论证过程却让人充分领略了什么叫“用事实讲话”。
■年度评论第九名
每一次对小平的怀念,都是这个国家的集体再学习
《第一财经日报》2月16日,社论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2007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一场中国众多媒体无法回避的同题竞争中,本文在评论上的表现最为出色。该篇文章紧紧扣住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思小平的历史贡献,也不回避现实问题。文章认为“继承小平的精神,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坚持公权力的透明、廉洁与高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首要目标是发扬民主”,文章的用意明显,就是要利用纪念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以媒体的力量呼吁再一次“思想解放”,用心良苦。
■年度评论第八名
中小企业决定国家命运
《经济观察报》10月20日,作者:王一江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但创新能力始终被人诟病?为什么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市场经济”依然不被许多国家认可?为什么中国巨大的资金大部分只能沉睡在银行,或者非理性地进入股市、房市?为什么资本主义腐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朽?……本文从经济角度给予了很好的回答。作者不疾不徐的叙述,告诉我们中国垄断的实质;毫不讳言中国事事优惠大型企业,是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犯了方向性错误。对于大部分非专业性的读者来说,本文无疑有点振聋发聩,颠覆了普通人头脑中的常识。它告诉我们,中小企业才是一国经济活力和实力的决定力量,并进而决定国家命运。
■年度评论第七名
印花税上调意外 部门诚信受质疑
《南方都市报》5月31日,社论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这是一篇直面政府决策短处、痛快淋漓的檄文。文章把政府决策拉到大众聚光灯下拷问,事实充分,行文拿捏得当。没有大道理,也不玩弄文字技巧,凭的就是一股为民鼓呼的“气”,读完让人怦然心动,心生共鸣,仅此一点,就值得击节叫好。
■年度评论第六名
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
《中国青年报》4月20日,作者:武和平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本篇评论,作者作为政府机构——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却对新闻的价值、新闻监督与政府工作的关系表现出异常清晰的认知。从一定意义上说,突破了民众心目中传统“新闻官员”的固有形象。
作者直言不讳: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极易产生腐败。在媒介化时代,奉行“只做不说”不仅不合时宜,而且有违政府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所以,政府除了体系内的监督,也要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舆论监督都是符合宪法精神的一种制度设计。评论还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报刊是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
作者的见识,可以说都是“实话”,文章最早发表于4月,在记者节期间再次得到广泛传播,从中不难看出公众的现实期待。
■年度评论第五名
小产权房创新意义不可低估
《东方早报》6月26日,作者:童大焕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本文无情地揭开了许多秘密。它告诉我们城市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它告诉我们,原来农村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存在多大的问题,农村土地只能卖给本村农民,从而把农民排除在市场之外。作者评说,小产权房是“农民自我城市化的一场革命”,揭开了中国土地制度的一角,而这将会是未来中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年度评论第四名
获救工人应该感谢谁?
《南方都市报》8月9日,作者:梁文道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矿难频发的中国终于上演了奇迹。河南陕县终于有69名矿工被困75小时获救。但矿工刚一获救,没有急着找寻妻儿老小,从党中央到全国人民感谢了个遍,也没有感谢救援人员,让作者感到错愕。一位来自非体制内人士的困惑,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突然知道了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文明”的距离。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人性居然已经被扭曲到了何种程度。这是一出现实的“怪现状”。文章平和的语调在巨大的反差之下,却无异于直刺这个国家民众灵魂深处的匕首。我们赞叹作者的放言无忌,毕竟,他早已习惯了随便说话。
■年度评论第三名
生存生态恶化背景下的底层沦陷
《经济观察报》7月2日,作者:孙立平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当全国媒体、民众都无限义愤于黑砖窑事件的时候,作者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告诉我们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他注意到,黑砖窑事件是一件穷人残害穷人的事件,受害者是农民工,加害者作为承包方的衡庭汉也属于勉强养家糊口的群体。作者的抽丝剥茧向普通人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之下,被多数人所忽略的最阴暗的一面。“底层沦陷”四字胜过了无数的情绪宣泄。公共政策应穷究的是从病因上治理,而不是只看病果。苍白无力的教条言说对民间情绪只能起反作用。孙立平先生的这篇文章向我们揭示了底层沦陷的无奈,字字当哭。更为重要的是,文章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道义。
■年度评论第二名
连岳:PX系列评论
散见于2007年《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这是上榜名单中,惟一一项颁奖给一组评论,或者更确切地说,颁给一个人。在横亘整个2007年的对厦门PX项目的热烈讨论中,“连岳”这个名字让我们无法忽视。这缘于他的持之以恒,他也许不是最早知道PX项目潜在危害的人,但他却是始终坚持用他手中的笔坚持在最前线的人之一,他关于PX的言论从年头直到年尾。这还缘于他的审慎,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我们能看到详细的PX的许多数据分析、项目规划情况,这使得他的观点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更缘于他的勇敢,PX的争论几起几伏,但每一个风口浪尖,总能看到其人,听见其声。在厦门PX事件中,连岳和他的评论,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公民精神”。
■年度评论第一名
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
《财经》第196期,作者:胡舒立
见识★★★反响★★★★☆技巧★★★★★
【上榜理由】媒体贵在最恰当的时候发出最恰当的声音,以影响国家未来。中共十七大之前,《财经》发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呼吁,其在海内外引发的反响超乎想象。
文章引述了邓小平、胡锦涛关于“改革”、“民主”的论述,小心阐述,在读出作者的审慎的同时,更能读出作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