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回报——《最后的代课教师》后续报道

“我在给全国人大写材料,为了这些代课教师,我必要时不惜状告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本报1月10日头版文章《最后的代课教师》刊出之后,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和来电,表示要帮助这些代课教师,要让这些常年累月付出的教师获得应有的回报。

已经80岁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退休高级教师郑千一是其中最悲伤的一个。2005年,正是在渭源被一个月只拿40元工资的代课教师感动的她给南方周末提供新闻线索,才有了本报关于代课教师的报道。

“完全想象不到会是今天这样的一种结果,他们怎么能这样就被清退。”郑千一说,“看到上一期《南方周末》的报道,我眼泪流了一整天,打电话找我那些朋友商量帮助代课教师的办法,朋友说他们也在读这份报纸,也在哭。”

她说她正在做一件事情。“我在给全国人大写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