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商,一个上市老国企的新麻烦

上世纪80年代的“国门第一商”,到2009年却遭遇了大股东被深交所谴责的命运。 深国商究竟是内部人的棋子,还是大股东的鱼肉?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上世纪80年代的“国门第一商”,到2009年却遭遇了大股东被深交所谴责的命运。

深国商究竟是内部人的棋子,还是大股东的鱼肉?

11月21日,深交所公开谴责深国商(000056)大股东违背12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违反证券法关于收购股份达5%红线即不能反向交易的相关条文,这些行为将被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深国商,这家当年辉煌的老国企,一时黯然。

可以“共患难”,但不“同富贵”

很多深圳的第一代淘金者都记得深国商当年远播的名气。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深圳国资旗下的特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特发集团”)独资兴办了深圳国际商场,即深国商的前身。

作为老字号百货企业,深国商曾经相当辉煌——利用早年特区的优惠政策,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当时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深国商也因此创造了零售业的奇迹:“开业一年赚回一个国商”。

在上世纪80年代,深国商被称为“国门第一商”,也被誉为“深圳橱窗”。用公司老员工的话来说,1983年到1991年简直就是“坐着收钱的黄金时期”。

但从1995年左右开始,百货业风光不再。尤其2004年我国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零售业后,国内的传统百货雪上加霜。

正是此时,深国商先后在1995年和1996年分别于B股和A股上市,成为深圳本地唯一零售商业类上市公司。

翻阅深国商历年来的财务报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报告中都会提到“外资商业巨头大举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竞争力不够,导致遭遇经营困难,并致使商业零售收入下降”等问题,而且部分年份出现亏损或仅是微利。

投资者几乎没有从深国商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