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扩内需:不妨第三波民营化

中国最近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两次大规模的民营化改革。第一次民营化改革发生在1978年至1984年间,通常称之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次民营化改革肇始于1995年前后的乡镇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随后扩大到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短短数年间,中国各级政府基本上都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了出来。

责任编辑:戴志勇

■新一轮民营化改革的关键,就是破除行政权可以转化为产权的权力格局

中国最近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两次大规模的民营化改革。第一次民营化改革发生在1978年至1984年间,通常称之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次改革从推行农业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开始,随后扩大到农村工商业的民营化与市场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第二次民营化改革肇始于1995年前后的乡镇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随后扩大到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短短数年间,中国各级政府基本上都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了出来。这两次民营化改革奠定了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

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不仅仅是老百姓不敢多消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民间的投资空间狭窄,导致的民间缺乏投资机会。所以,明年“扩内需”的渠道,不应局限于政府自身扩大投资,还应为民间资本打开新的投资空间,这需要推动新一轮的民营化改革。

图/向春

新一轮民营化的难题

所谓“新一轮民营化改革”,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政府需要进一步向民间放权,特别是将政府控制的垄断经营领域和重要经营行业向民间开放,“不与民争利”;其二,政府从经营领域退出来之后,必须专职于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向公共政府转型”。同前两次民营化改革相比,新一轮民营化改革的最大障碍也许是地方政府的态度有很大变化。

目前,地方政府控制的主要经营项目有两类,一是土地开发与经营,一是地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这些公共资金基本上不受百姓监管。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有数不胜数的“细小”经营项目和经营机构,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