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2009】从霞飞路到斯德哥尔摩——光纤之父高锟的人生路
直至记者来访,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位患有老年痴呆症、只能用短句表达意思的76岁老人,竟然是非凡的光纤之父与新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责任编辑:朱力远
■透视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纤”,本报记者念一遍。
“光—纤”,高锟又把它重复了一遍。
这已不再是他感兴趣的话题。但提起硅谷老人健康中心的餐食,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好吃!”
直至记者来访,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位患有老年痴呆症、只能用短句表达意思的76岁老人,竟然是非凡的光纤之父与新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离健康中心不远的家里,高锟的太太黄美芸忙得不可开交。自瑞典时间10月6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高锟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这位75岁老太太的电子邮箱里,一下子涌入了来自全球的几百封亲友祝贺与媒体约访的邮件。楼下电话的电池已被打尽,在与南方周末记者聊天的35分钟里,黄美芸不停上楼接了七八个电话。
现在看来,如此便捷的沟通方式已是再寻常不过的现象,这正是高锟的获奖理由。1966年,高锟的一篇划时代论文为光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时,固定电话已经面世,但打通国际电话,奢侈且带朝圣感——你需要先向电话公司预约通话时间,时限三分钟。全球即时联络,彼时犹如童话。
43年前的“前卫”与43年后迟到的荣耀固然让人感慨,而43年间高锟始终得以心无旁骛地做研究,其超前设想也一直获得大量的财力与人力的支持,这或许更值得国人思量。
童年霞飞路
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一户典型的高知家庭。父亲高君湘是留美返沪的大律师,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著名文人,堂叔父高君平为知名天文学家。
高锟的家坐落于霞飞路,这条现更名为淮海路上的民居,如今已成老上海的缩影与家世不凡的标志。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高锟被送进霞飞路上的世界学校。这所由蔡元培、陶玄等创办的西式学堂,时为上海顶级贵族学校。课堂上,高锟们要学英语、法语,放学后,衣着整洁光鲜的孩子们纷纷钻进各家的高级轿车。只有圈内人才能辨认出,这些小家伙中,有孙中山的孙女、杜月笙的小儿子、荣氏家族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