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过去一年,三招救经济;未来一段,三关更难闯——专访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汪洋、黄华华带队,周游列省。政府做炮兵,企业做步兵,这招基本上把广东的经济暂时托住了

■广东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这个重灾区还没有达到最重的时候

■如果把转型看作是郭晶晶跳水,浙江是空中翻腾360度,然后跳到水里去,广东是空中翻腾360度,再转体180度,然后再入水

■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不是什么“白加黑”——白天的需求再考虑晚上的需求;也不是什么“5+2”——五天的工作日加两天的休息日,核心的问题是要让政府退出市场,然后让市场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当政府官员扩大权力范围跟其利益无关时,他就不会再去主动的伸向市场,用权力去替代市场来配置资源

丁力 资料图片

丁力,1957年生,复旦大学博士,经济学教授,执教于浙江大学20年。2002年从长三角转战珠三角,调任广东省社科院,参与起草《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与建议》,是每年一度的《广东21个地市区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主要撰稿人。

这位广东经济的长期观察者如何看待作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珠三角?危机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广东三招救经济

南方周末:金融危机过去一年了,您如何看待广东的表现?广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以应对危机?

丁力:这一年广东走得蛮辛苦的。主要就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你看现在的珠三角,到处是工地。

第二,想方设法把央企引进到广东,很多的大项目,大概有几千个亿吧。这几千个亿砸下来,广东经济就坚实很多。

第三块是我在去年年底的竞争力报告里写的,“堤外损失堤内补”,国际市场定单减少了,就“广货北上”,转向国内市场。就是我常说的“政府做炮兵,企业做步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