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迷茫”的中澳关系
2008年,超过35万中国游客让澳大利亚收入22亿澳元。但蜜月结束太快。今年,“力拓间谍门”、热比娅赴澳访问、澳能源部长称在中国遭冷遇,随后澳驻华大使又“回国开会”。
责任编辑:郭力 实习生 徐臻
2007年,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08年,超过35万中国游客让澳大利亚收入22亿澳元。
但蜜月结束太快。今年,“力拓间谍门”、热比娅赴澳访问、澳能源部长称在中国遭冷遇,随后澳驻华大使又“回国开会”。
是什么诱因令中澳关系迷茫?一系列事件背后,又有怎样的逻辑?
政治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8月20日北京女孩王心媛返回澳大利亚时,心里多少有些打鼓。回国期间,她求学所在的城市墨尔本举办国际电影节,播放了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引致中国导演撤展抗议。
事实上,因为热比娅获得了澳大利亚签证,应邀出席8月8日举行的电影首映式,直接导致中国副外长何亚非缺席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
或许在澳大利亚看来,“真正的友谊可以说出不同意见”。这种观点与去年陆克文访华时提出“诤友”的概念一脉相承。
“Agreeing to disagree,和而不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宇这么理解陆克文提出的“诤友”,“但是,澳大利亚与美国是在小方面不同,而与中国却是在一些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方面不同。”去年在西藏问题上指手划脚,今年则是给热比娅发放签证。“这就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王震宇对南方周末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