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收益,看不见的损失

国企膨胀“看得见”的收益,其受益群体往往清晰而集中:国企雇员、与国企有紧密联系的政府部门和人;而“看不见”的损失却由模糊、分散的人来承受:消费者、纳税人,可以说受损者的组织程度很低。

责任编辑:蔡军剑

为什么当初“国退民进”会引起民怨沸腾,而今天“国进民退”时则进行得不知不觉

巴斯提亚特觉得政府资助戏剧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位法国经济学家在1850年的一篇文章中表达了这个观点:不错,如果政府用6万法郎纳税人的钱去资助戏剧,艺术消费者的偏好能得到满足,艺人的收入也会提高,这是看得见的收益;但是水管工、木匠、铁匠等纳税人的口袋里被拿走了6万,他们本可以用这些钱买别的来满足偏好,而且推动其他行业从业者收入的提高,这是看不见的损失。谁说看得见的收益一定大于看不见的损失呢?事实上社会比政府更清楚自己的偏好何在,所以看得见的收益很可能小于看不见的损失。巴斯提亚特的这篇文章叫《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其实这只是他所举的一系列例子之一,他想说明的是:衡量一个经济行为的好坏时,不能只用那些可见的、直接的、局部的后果来衡量它,还要去看它看不见的、间接的、整体的后果。

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捷报频传、做大做强的种种报道让我想起了这篇文章。国企在经历了90年代的发展低谷之后,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据说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