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Jimmy Choo 打造中国定制
“如果你是大师,往往是别人追随你的设计。我做的都是优雅、舒服的女鞋,任何时候都能散发魅力,不受潮流所限。”
“如果你是大师,往往是别人追随你的设计。我做的都是优雅、舒服的女鞋,任何时候都能散发魅力,不受潮流所限。”
“不要拿走我的Choo鞋!”
美剧《欲望都市》里,凯莉看着别人拿走她的Jimmy Choo高跟鞋,痛心疾首大呼起来。
在时尚界,与张扬的Christian Louboutin、优雅的Manolo Blahnik相比,沉稳的Jimmy Choo象征着一种身份和地位,就如它所背负的太多星光:它在戴安娜王妃的脚下闪耀、在Beyoncé的MV里跃动,在Madonna的婚礼上亮相,人们或许记得,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穿着它出席丈夫的就职典礼。
如今的Jimmy Choo品牌,尽享盛名,已然膨胀为市值上亿英镑的时尚帝国。但设计师Jimmy Choo本人却在2001年售出自己拥有的公司股份,离开那个大规模集成化生产的Jimmy Choo Ltd.,专心发展伦敦西部海德公园旁已经营20多年的定制店Jimmy Choo Couture,每年仅接受800至1000双高跟鞋的手工定制订单。
年近知天命的Jimmy Choo,选择退回起点,以一周5双的速度,安心做鞋,剩下的时间,他更愿意向全世界年轻人传递他的设计理念。此次来到中国,这位国际时尚先锋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智慧课堂”客座嘉宾,与后辈和同行们分享了自己成长背后的故事。
“我的父亲制鞋技艺高超,他教会了我这门重要的手艺。”Jimmy Choo中文名周仰杰,祖籍广州,1961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他的父亲周启仁是当地著名的鞋匠,因此他自小便跟随父亲在风景如画的槟城做学徒。七八岁时,周仰杰已对做鞋的步骤烂熟于心,11岁时他已经能给自己做出一双拖鞋。由于家境贫穷,小学六年级时他被迫辍学,跟着父亲做鞋“讨生活”。“当时的槟城,鞋匠是被人看不起的,既没有生活保障又没有技术含量,当地女孩如果嫁给一个鞋匠,一定会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在鞋子设计领域的造诣,上世纪80年代,周仰杰决定前往时尚之都伦敦闯荡,在康德威那斯学院(Cordwainer's College,现为伦敦艺术大学六大学院之一的伦敦时装学院)学习制鞋设计。“我虽然从小会做鞋,但刚入学时,我连最简单的平面图都不会画,也不敢画,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康德威那斯学院的老师们都拥有领先的专业知识,在他们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技能——从理论、材料到设计、剪裁。”
英国求学期间,他依靠半工半读赚取学费,经常不眠不休地赶工赚生活费,“我以前非常懒惰,在国外必须自食其力,一边学习一边到餐馆打工,学会了吃苦。”此外,他还摆地摊卖拖鞋,“一双拖鞋只要5英镑,很好卖,虽然一双只能赚2英镑,但能积少成多。”
毕业后,周仰杰在一家非常小的鞋厂工作,从设计、制作、进货到销售,他熟悉了与制鞋有关的所有环节。1986年,周仰杰租下伦敦东区某家旧医院大楼里的一个工作间,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提供女鞋定制服务,他制作的皮鞋集合了手工镶珠、手工缝制与个人化量身定制的特色,品种多样,包含拖鞋、凉鞋、晚装鞋到靴子等等一系列。
当时正值英国时尚产业初潮,幸运之神眷顾了这位有潜力的华裔设计师。1988年,周仰杰设计的第一双玫瑰鞋,凭借纯手工制作、美丽兼舒适的特点,被英国《VOGUE》一眼相中。《VOGUE》对他的故事和作品做了8个版面的巨幅报道。这篇报道,让默默无闻的周仰杰,变成了鼎鼎大名的Jimmy Choo。
1996年,为加强Jimmy Choo品牌在英国已有的影响力和其逐渐增长的国际知名度,周仰杰和Tom Yeardye共同打造了Jimmy Choo成品鞋生产线,强调个性化的创意灵感与精致的设计剪裁,并通过皇室贵族、社会名流和明星们完美地诠释出来。Jimmy Choo曾经是戴妃的御用鞋匠,为她服务过7年,制作的鞋子约有100双。“我没有特意去为品牌做宣传,我的客人中有英国女王、首相太太、公主、贵族、马来西亚总理太太、皇后,但也有普通人,我很乐意去为任何人设计鞋子,他们对我来说,是一分尊重,一分欣赏。”
周仰杰一直很欣赏行业前辈Salvatore Ferragamo,当年,这位制鞋大师不顾家人反对,执意从地位卑微的鞋匠做起,踏实勤恳地继承了意大利传统的制鞋手艺。“意大利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吃苦耐劳,他们那里的老鞋匠一坐下来就是谈鞋子,我和他们一样。”
对于风潮变幻,这位制鞋大师深谙行业内的规则。“杂志不会跟随你,它们总是追求新意;大品牌可以保护你,因为它们有钱投广告,不用依赖编辑内容;但是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你必须一直坚持自己,同时不断创新。”
面对目前T台上另类奇诡的高跟鞋,周仰杰一概拒绝跟风。“如果你是大师,往往是别人追随你的设计。我做的都是优雅、舒服的女鞋,任何时候都能散发魅力,不受潮流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