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反垄断·新起点】民企争油:十年反垄断还未胜利
这些油老板把反垄断法看成获得油源政策的最后救命稻草。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忘记了在反垄断法第七条中,对国有企业垄断提出的豁免:“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
入夏以来,民营加油站屡屡陷入“油荒”。
在与中石化、中石油进行了十年油源争夺战后,双方的矛盾终于激化。
一方挟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之威,希望一改十年来的“憋屈”;一方则坚称石油资源政府有权垄断,自己并无不当行为。
孰是孰非,尚无公断,但觊觎中国石油市场已久的外资石油巨头已经趁虚而入,准备将民营油企悉数揽入旗下……
各地民营加油站挂出的“无油”牌子,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 本报记者 翁 洹/图
“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9月2日,54岁的江苏省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玉兴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位在石油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的石油老板,现在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四处寻找油源。
胡玉兴拥有2座总计30万吨的油库以及21个加油站。加油站每天要稳定地卖出200吨左右的成品油,这让胡玉兴心头暗喜,但是另一方面,两座油库却日益“弹尽粮绝”,有好几次,储备的油都够不上几天用的,油站差点要挂出“无油”的牌子。
更让他头疼的是,合资已经有十年之久的商业伙伴——中油销售江苏有限公司——也正准备与其散伙。中油销售江苏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在江苏以经营成品油为主的省级公司。这意味着,他以后的油源将更加紧缺。
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民营油企老板与胡玉兴一样在为油发愁。
从7月开始,各地的民营加油站日益频繁地挂出“无油”、“暂停营业”的牌子。山西有2200家民营加油站告急。重庆有900多家民营加油站告急。南方省份的民营加油站缺油后,紧急到山东调油,结果使拥有近40家地方炼油厂的山东,油源也吃紧,山东境内的7000多家民营加油站也被卷入“油荒”。
其实,市场上的成品油稀缺是相对的。
山东一位熟悉炼油行业的企业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按规定,国家配置的原油必须要交给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目前,两大集团往每家地方炼油厂派驻10个监督员,不准把石油卖给民营企业,一旦发现有炼油企业违规,将停止炼油厂的原油供应。这就卡住了地方炼油厂的脖子,也堵住了民营油企最后的生存管道。
此前,在中石油、中石化控制油源、不向民营企业批油或不以低价向民营企业批油后,民营油企大多转向地方炼油厂寻求油源。
8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两大石油公司对系统内外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一视同仁,不得对系统外企业停供、限供成品油。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不得囤积惜售。但这纸措辞严厉的通知,并未缓解民营油企的缺油之困。本来就挣扎在“批零倒挂”的陷阱中的民营油企处境更为艰难,民营油企与中国石油巨头之间的长期矛盾终于表面化了。
9月1日,在反垄断法历经13年修成正果后的第三天,全国近百位民营石油老板从各地汇聚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们试图在人民大会堂这个有象征意味的地方努力发出打破垄断、获得油源的声音。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到会的不仅有民营油企老板,还有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官员。
促使各方聚拢到一起的,是一条隐藏在水面下的“导火索”:民营油企在经历漫漫十年争取油源无果后,正准备集体黯然投向外资石油巨头。
9月2日,辽宁省盘锦市兴隆石化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杰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打包”在继续进行,“特别是在加油站零售领域”。
所谓的“打包”是指,三个月前,始终未能突破两大石油企业垄断油源的民营油企,开始一场捆绑出售外资石油巨头的行动。
据张顺杰介绍,目前,外资道达尔已经在大连收购近20座加油站,而且外资对沈阳、锦州等地的加油站收购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两次批示和一次不欢而散的会议
今年6月,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从5月31日的每桶62.43美元攀升至8 月1日的每桶78.77美元,虽然此后略有降低,但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差距还是逐渐拉大。1个月后,国内媒体即传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两次向发改委提出成品油涨价申请的消息。
在媒体传出两大集团申请涨价的消息后,两大集团旗下部分炼油厂即开始停产检修,中石油、中石化在部分地区“停批保零”,并停止对部分民营加油站的原油供应,这对本已难以生存的民营油企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这些民营石油老板和两大集团的“积怨”存在多年,这种公开化的角逐已经在今年年初引起高层注意。
今年年初,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上书高层,建议“国家应扶持民营石油企业发展”。赵提出,国家每年应拿出500万吨左右的出厂价格成品油对民营企业进行扶持。这份建议得到国家高层的批示,并被转发给国家发改委。
随后,“两会”期间,包括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内的3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解决石油流通领域民营企业生存危机的建议》提案。这份提案根据民营石油流通企业的现状,专门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放开成品油经营管理政策,每年应切10%到20%也即1000万-2000万吨成品油交给民营企业进行经营。
5月18日,这份提案再次得到国家高层的批示。
正是这两次批示,直接导致一个月后的协调会议的召开。
今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主持召开了由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能源局、价格司和商务部外贸司等参加的座谈会,讨论如何落实国务院领导的几次批示精神,解决部分民营石油流通企业油源短缺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几方争执得不可开交。
两大集团坚持认为:垄断不是企业垄断,是政府垄断;民营企业不能在石油市场存在,石油是国家的,是国有资源,把石油给民企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另外,他们不是没有给社会提供成品油,而是供应了大批成品油。
发改委方面则认为,即使是政府垄断也是垄断。
而民营石油企业则表示:既然两大集团供油,这些油供到哪里去了?哪些单位拿到了,哪些单位没拿到?
最终这场协调会不欢而散。“比较生气!”8月31日,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时用这样的词语形容他当时的感受。
2006年年底成品油批发放开但中石油、中石化没有放松垄断油源,同时按照商务部的原油、成品油批发管理办法,原油、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有一定的注册资本、库存和稳定的油源,而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特别是要拥有稳定油源这一条就把绝大部分民营油企排除在外。
以重庆市为例,在其原有的43家具有批发资质的企业中,民营占据了19家,但是这些企业按照最新成品油管理办法,具备条件的一家都没有。
拿不到成品油批发资格,意味着他们必须向有成品油批发资格的中石油、中石化拿油,而中石油、中石化愿意不愿意供油、以多少价格供油就不由民营油企决定了。
眼下,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销售价格仍然由国家管制。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说,国家发改委并未接到中石油、中石化要求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申请。毕井泉是国家发改委主管价格和经济贸易的官员。毕井泉表示,中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基础上要逐步理顺成品油的价格,但具体的调价时间,要根据国际市场的油价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
油价既然被管住,那么可做文章的惟有供不供油了。对此,9月4日,毕井泉也重申:“我们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一视同仁地对待系统内的企业和系统外的企业。”
投向外资石油巨头的怀抱?
“6·5”会议举行的同时,6月初,另一场秘密会议也在北京召开了。
做东的是来自韩国、美国、英国、俄罗斯以及印度的二十多家外资油企,他们分成四个梯队,基本代表了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势力。应邀出席的则有十几家中资民营油企。他们来自黑龙江、辽宁、浙江、山东、广东、江苏、陕西、山西等地。
外资的意图昭然若揭,民营油企对此也心领神会。
事实上,去年11月,民营石油企业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打包销售。其中一些企业已经暗地里签署了协议。为防止政策落空,即使那些坚信中国石油政策会调整的民营油企也选择了“签署协议”。据了解,外资看重的这些民营加油站都处于好地段,可以连成片的。另外,外资还看重市场的前景,特别是合作对象是否能提供他们不能占领的市场。赵友山亦向媒体透露,目前进入中国希望收购民营石油资产的境外资金高达3亿美元。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讨论的焦点是合资、收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大家对国家政策还是摸不透。但是,有一点是坚信无疑的:“国家给我政策让我能活,我就继续干,不给政策,我们就放弃,跟老外干。”
可以预见的是,在历经上个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加油站并购高潮、1998年之后中石油、中石化在全国火拼抢购加油站的第二次高潮后,加油站并购的第三次高潮正在到来。第一次加油站收购的主角是石油链条上处于下游终端环节的民营企业,“国退民进”;第二次高潮的收购主角是中石油、中石化,是典型的“国进民退”,当时中石油、中石化买一个加油站出价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平均溢价40%到100%。
据资深石油人士王勇介绍,这次并购高潮的主角包括,外资石油巨头、无法进入上游的国外战略投资商、本想进入加油站领域的中海油、中航油以及国内一些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投资商。
不过,这些外资巨头颇为谨慎。其中BP、壳牌均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瞅准这块市场的还有中海油,中海油今年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之后,在广东惠州的炼油项目也将在2008年投产,其对加油站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2007年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一向清高的中国航油集团陆地石油有限公司高层频频主动与“泥腿子”们——民营油企老板——交换名片。
该公司一位要求匿名的高层表示,他们虽然只做流通批发,不做分销,但是他们来看看是否有合作的机会。
据记者了解,民营油企意欲“打包”销售给外资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即向有关部门报送了“我国部分民营石油企业正筹划以‘捆绑’方式卖给外资石油巨头”的报告。报告建议充分认识民营油企“捆绑”外卖的危险性。
8月底,记者即见到国家发改委的一份征求民营石油企业意见表。在这份表格中,发改委详细征求了民营企业炼油环节、批发环节的现状、存在问题、矛盾以及建议。
8月4日,国家发改委破天荒地发出《关于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管理的通知》。这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各行业涨价风潮面前,第一次对石油行业明确表态。当天,该通知就通过各大媒体传播开来。
拿到尚方宝剑之后,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隧每天给中石化、中石油打电话,催促何时给民营企业提供油。“哪怕给一滴油也是胜利。”
9月1日,陈顺隧显然心情不错,他说,广东的成品油批发价格每吨降了190元。半个月前,他们还在北上山东调油。
“都不行,就转行做房地产!”
9月1日,人民大会堂。这些油老板把反垄断法看成获得油源政策的最后救命稻草。每一个讲演者谈及反垄断,他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忘记了在反垄断法第七条中,对国有企业垄断提出的豁免:“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
在去年年底,国资委列出的七大国有经济命脉行业中,中石油中石化赫然在列。中石油、中石化能否因此得到“豁免”,需等待反垄断法细则的出台。
这也意味着,在反垄断法下,这些民营企业能否最终获得油源还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还体现在地方政府对两大集团的态度上。
一位重庆市的油老板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目前,中石化为了取得重庆市的市场份额,在宣汉投资30亿元建设普光脱硫厂,在长寿建设80万吨乙烯项目。中石化获得的回报就是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比如在加油站的布点上得到支持。
于是,呼吁、等待的同时,更多油老板展开了一场自救行动。民营油老板们使出浑身解数,从相对容易突破的地方炼油厂谋油。他们的触角伸向武汉、荆门、宝塔石化、泰州等地方炼油厂。如前所述,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向地方炼油厂派驻了监督员,这条路慢慢走不通了。
另一些油老板在持久的失望后,准备投向外资的怀抱,而还有一些油老板则准备退出这一行业。
江苏中油泰富董事长胡玉兴的想法是,不做石油就转向做仓储,仓储不行就转向发展运输车队、船队。
“如果都不行,那只好转行做房地产!”这就是胡玉兴最后的选择。
(实习生宋潇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部分反石油垄断报道
● 2003.10.16
民营公司5年奋争 石油垄断坚冰难破
● 2004.12.02
民间石油商会浮出水面
● 2006.11.09
石油业兼职成风 中石化清理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