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江”来自深圳校友会的真心话大冒险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用广东话说整天像“孑子公仔”,一样粘在一起称兄道弟,这种文化只有“长江”才有
一个班级,一面旗。一个圈子,一条帮
一块馒头,一团糕。一群精英,说不完的趣闻轶事
长江,作为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
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内唯一私营商学院
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是其生存之本
长江EMBA,作为学院启动的第一个学位教育项目
从一开始就注定与MBA先行、有着百年管理科学根基的他者不同
2002年成立至今一路高调走来
鲜花和掌声固然不缺,质疑和争议也可谓等身
学费最高、公众人物最多、民营企业家最多
暴发户扎堆、江湖习气不改、酒文化、浮躁
你可以不屑、不与为伍,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交流频繁花样迭出
你可以对兄弟能否同手足不以为然,但起码他们从不缺人买单
用长江人的话来说:因为向往大海,所以汇入长江
如是,每一股细流、每一滴水,要的是透明和包容
既然打的是性情牌,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真心话
既然敢玩大冒险,不妨站出来一秀剥去伪装后天然模样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用广东话说整天像“孑子公仔”
一样粘在一起称兄道弟
这种文化只有“长江”才有
圈子文化一 怪
文|严晓霖 图|老赵、杨子
接到通知长江商学院(以下简称:长江)深圳校友会要搞聚会一起玩,林振旋早早地从香港开了车过来。他的公司嘉龙实业做的是出口生意,向东南亚、非洲、日韩、中东、中南美洲等若干国家和地区的酒店餐馆供应海味原料,是香港的“燕鲍翅”大王。跟他一起读长江的11期学员可有好口福,课间茶歇的小点都是燕鲍翅。更不用说去到香港,他会特设家宴选最好的食材亲自下厨,多麻烦多花钱都愿意,他觉得这才是长江兄弟情:“如果他们来香港不找我我会不高兴的。”
长江商学院是由香港商界领袖李嘉诚的基金会创办,但香港企业家前去就读的并不多,私下也无甚走动, 林振旋笑言就他一个“异类”北上“投靠”了深圳校友会。“我们在香港很少能遇到内地的新一代精英,香港人老观念里对内地都是很看不起的。结果我进长江一看,一个新天地,这一代人很有希望,与香港同辈的同行共同点反倒很少。”
你说他大方,他说更大方的他也见识了不少。他在长江结识了一个在海南做地产生意的兄弟,每年学院在三亚开年会,中午、晚上吃饭一拨拨的人,十几万的单一定要抢着一个人买,这在香港是见不到的。“他们对世界形势、以后的方向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计划,很有雄心壮志;而香港人一般做好自己的一份贡献就满足了, 更愿意将心力用于经营家庭。”所以,林振旋一直在“忽悠”香港的朋友进来读长江,促进同辈之间的相互了解,“这对香港也是好事情”。
“香港人的工作节奏太快,要么是纯粹的商业聚会,要么真正是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用广东话说整天像‘孖公仔’一样粘在一起称兄道弟,这种文化只有长江才有。”常往来于港深两地的长江EMBA10期广州班学员、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董事长陈文生这样形容长江的“怪”现状。陈文生既性情却也圆融,一边“损”着深圳校友会会长刘鸣宇做事“太用心、太认真”,刘鸣宇也于是自嘲再这么操劳下去自己的公司都要垮掉; 话头一转又说自己担任班长的10期广州班,就是个学深圳没学全的“山寨版”。不过,要是他去广州,只肖告诉一两个人,除了出差的、有事的,八成同学都会到齐,东莞、清远这些距离广州和深圳差不多远的人也要来的。当然,这只是哥俩好式的捧哏挤兑,到了“同仇敌忾”的时候,他可一点不含糊。
有一次深圳企业家聚会,坐下来发现刚巧一桌有4个长江的、4个厦门大学的、2个北大光华的,说着说着北大和长江的人就开始相互“叫板”了。陈文生的“两个E”论调很让“北大派”心服:enjoy(享受)和emotion (情感)。享受浸泡在长江文化中的过程,最终达致由“面具人”回复“自然人”层面的情感,才能长久。“看来在中国,光是‘大’还不够, 得要‘长’才能行啊。”北大派的讲和辞,一定程度上正点出了两所学校EMBA风格的不同。
关系魔方就是生产力 从左至右:刘鸣宇、陈文生、谢敬、张天瑜、田德祥、林振旋
圈子文化二 长
“多少话语一起涌上喉咙,多少泪水曾在眼眶中转动。 别再问多少只手才牵出这么长的丝带,别再问多少颗心跳在一起如战鼓咚咚。因为我们是长江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长江10期学员、深圳城市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吴则飞创作的歌曲《长江一家人》,曾在2007年1月9日全国800多位学员聚首“2007长江国际论坛”之后的晚会上表演,在同学间广为传唱。而那次论坛正是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成立的触发点——接待好800多号人,需要有组织地安排。不久后的3月31日,长江深圳校友会正式从广东分会分拆成立。
早在2002年长江创立初期,成立校友会的念头便应大家想交流、寻发展、找快乐等“原始需求”自然萌发了。不过当时学院刚刚草创,许多事项未能理顺,暂无暇统筹兼顾,于是默认八大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同学自发成立“分舵”——北京分会、上海分会、广东分会、四川分会等。深圳本身区域经济发展活跃,再加上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长江人”之间的往来走动频繁;深圳的“长江人”已积攒到六、七十人规模,需求已渐渐明确、具体和系统,需要一个平台来逐步体现。用“长江式”的语言来说,需要一个“深圳家庭”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来。
短短两年多,长江深圳校友会的会员已增长至接近200人,今年年初更被推选为“最佳校友会”。酒桌、饭局、游艇、高球毫不稀奇,社会、管理、金融、人文等内容的讲座也不意外,自驾游、徒步、艺术、投资等主题俱乐部,在几大EMBA已经遍地开花了,这一群体的特质决定了其需求是一样的,那么长江“深圳家庭”的诀窍究竟何在?
“‘长江文化’中最核心的是大家庭文化,大家一起玩。在EMBA圈里,能做到从首期到现在任何一期学员完全打通的,只有长江。”深圳“家长”、2期的大师兄刘鸣宇这样介绍“家族背景”。刘鸣宇是结识长江校友最多的人,在校期间和毕业后曾专程拜访过数百位校友,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深圳校友会成立时正值10期新生入学,还没有拓展,刘鸣宇抢先一步从学院拿到名单,搞了一个新同学入会仪式,请他们吃饭,给他们讲进长江的收获、在长江的故事,并一期期持续至今; 因为事先已经互相认识,新晋的“深圳帮”在拓展中自然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团队精神,拓展结束便开始相约而聚进一步交流了;回到深圳,这些人再依“家规”开始频繁聚会,而且必须轮流坐庄。“只有做主人接待同学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大家交往,才能真正享受到拥有资源的感觉,这也是与同学交流最基本的形式。”避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来来去去几个人出风头当主角,这是刘鸣宇特别坚持的:“一定要大伙搭台大伙唱戏,我们只是服务人员。”这个服务体系,包括每一期依规模人数选出的1-2名副会长和1名副秘书长,一位副会长兼任秘书长,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义务的。
当同期学员内部的交流足够通透,再每隔两期地跨期交流。一般一次五六十人, 规模适中,且半数已相互熟悉,不至于像贸然搞些大活动人人忙于收发名片最后还是对不上号。“同学作为一个身份符号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通过校友会这个平台玩成朋友,从情感的、思想的渐渐成为事业、生活的乃至一生的朋友,这才是EMBA同学交往的最终价值。中国人的情感交流方式讲究的是来日方长,许多事情在这之后都水到渠成了。”刘鸣宇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的“功利心”,至少要控制在能被他人接受的限度,朋友远比眼前的一两单生意来得宝贵。在此原则指导下,付出在深圳校友会已经成了主流,因为“所有人都在付出,你不付出就会觉得难受,也就不能把自己凸显出来”。由此,你有没有读出一点这位大家长的治“家”之道来呢?
水要一起下,这里头“关系”很大 从左至右:蒋跃敏 、田德祥、刘鸣宇、陈文生、吴则飞、林振旋、谢敬、王德源、张天瑜
圈子文化三 “活”
源德盛塑胶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执行总裁、12期的卢均刚刚从戈壁回来,在那里长江、中欧、北大、清华、南洋理工、新加坡国立等10所EMBA的户外爱好者们进行了第四届 “重走玄奘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长江拿了亚军,“成绩不是很好”,上一年是冠军。“今年的冠军是中欧,他们比较低调,憋着一股气,准备工作做得特别好;长江人则比较执著、灵活,必胜的信念很强烈;北大人也很执著,但是个性强;清华则永远特别整齐、纪律严明。”卢均从另一角度就国内四大EMBA做了比较。“我们这一群人平时在城市里挺‘腐败’的,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出门坐名车,一聚会都是各种会所。难得有机会共同来面对艰苦的自然,尤其戈壁的条件是很极端的, 每天几十公里的行进,强度非常大;下雨、泥泞、荆棘、蛇,没有水洗澡好几天,大家都娇生惯养惯了,这种经历积攒下的感情超出一般意义。”卢均打算在深圳搞一个徒步分会,带着同好的同学一起玩。他乐于花这个时间,因为走户外每到一站各地的同学捐资、采购、拉练、后勤等等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和金钱。“这太难得了,这一群人到了这个年纪还可以为了一个单纯的目的去做一件事情。”
长江的特质与其定位很有关系:以私企尤其是创新企业家为主,外加10%左右的高级公务员、略多于10%的国企管理层、不到10%的职业经理人。这种架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特质:立足本土、尊重个性、注重实践。有人说长江的文化是酒文化,一身的江湖草莽气,吴则飞却说长江能把专业和江湖结合得最好,这正是他看中的。“作为一个企业家,哪怕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能表现出商业领袖的风范,那一定是专业和江湖结合得非常好的。‘精英’这两个字不应该单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任何一个行业,无论大小、宏观或微观,只要你能做到极致,都是精英。学历如何、有没有留洋的背景,那些可能更多只能使得你在某个领域做到高级经理人,并不能取代更广泛的实业家的价值。有些同学也许没有系统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在实战中摸索出的经验和思想已经先一步验证了教授讲的理论,上课只是让他们找到了更多的依据,从而对自己更加自信。”他进长江时正值第一次创业成功,但还觉得站的高度有点不够。听到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的演讲《站在月球看地球》,阐述如何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合他的心境。他所在的班级一共55位学员,来自45个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之前大家都在自己的小领域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OK”;一碰撞才发现,真的是天外有天。且同在一个层次交流起来事半功倍,彼此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1期的王德源,深圳梅江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更直言选择长江是受项兵本人的影响。“他很有热情和感染力,他能影响和吸引到的人某种程度上跟他的风格有些接近,所谓物以类聚。”既然读EMBA的目的之一,是“为人生后半段重组一下朋友资源”,那么择校的理由某种程度上和选择朋友是一样的。
课下同学之间交流之外,长江作为一个办学机构,为学员答疑解惑的方式之灵活,刚刚入学的14期小师弟、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敬的体会怕是最真切的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任何产业都有很大影响,有冲击的一面,而谢敬遭遇的更多是机遇。处在一个技术和品牌门槛双高的行业,中国的民族品牌每成长一步都必须与国际一线企业紧张鏖战,但这一次,他们受到的冲击比雅图大得多。全球投影机第一品牌的美国富可视几十亿美金的市值缩水90%,雅图采取了趁势超越的积极战略,仅用不到6000万美金将其收购。如果成功过渡,雅图将占据美国市场份额第一、欧洲市场份额第二,超越索尼、松下、三星等一批国际品牌,这是中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稀缺案例。然而,对方是一个完整的美国团队,如何管理?两种异质文化如何融合?尤其是中国作为相对弱势的文化如何令对方心悦诚服?这些问题令谢敬很是忧心。“我本来打算读的是长江的下一期,结果这一期就急急忙忙进来了。”谢敬说他的目的说实话有点儿“功利”。但长江送给他的超级大礼也许远超他的期待:来自斯坦福的跨国并购专家、长江的名牌教授黄明不但从国际趋势研判等学术角度给了他指引、相关课程将他的困境当作案例讨论、鼓励其他行业的同学群策群力,还更专门出面邀请国内TCL、联想两大跨国并购案的主要操盘人前来座谈,与谢敬分享最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们都开我玩笑,说我该多交点学费才对。”谢敬的这个EMBA,读得不是一般地值。
借这么多学员的口,长江的这种既亲密又有界、虽微妙幽深却也简单透明的“兄弟情”,表面看来是江湖意气,内里当然有它的规则存在。长江有一套“戏说”式的22条军规, 表述诙谐 :“第一条:永远记住,这是长江EMBA,那它肯定就不是你在上大学也不是你在公司。这就要求你既不要像大学一样和人比成绩,也不要像你在单位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傻冒或有病……第六条:不要试图和你的同学做交易,因为即使交易没做成,他以后也会在你面前很牛……第十九条:即便你很世故,也要装出一点童心来,尤其在做集体游戏的时候。”
“长江有它特有的一套语言,是这一人群在近身交流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构成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长江人之间识别和认同的符号之一。”6期的老大哥田德祥来自中粮集团,是长江中的国企少数派成员之一。他不是自来熟的个性,但长于观察,曾经用学员之间的流行语编成了一个四人相声《风流才子点佳人》,在学院五周年晚会上表演。女友、老婆、情人、妈、儿子,用这些名头把同期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半荤半素地调侃了个遍。能不能对里面的段子会心一笑,就足以判断你是不是、会不会是“长江人”了。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圈”好朋友 陈文生的酒店是圈子活动据点之一
圈子文化四 “真”
mangazine·名牌:既然今天刘鸣宇会长匆匆一召集,便已有超过10位大忙人借着午休集合在一起。要不就俗套点,请各位谈谈就读长江EMBA和入住“深圳家庭”的感想吧,要带“3个中年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痛哭”型的“长江式”真情实感的。从会长开始。
刘鸣宇:我们长江深圳校友会之所以自认为玩得比别人好,那是因为我们在玩法上深入研究了、坚持了、付出了,有一批热情的、奉献的、有能力、有资源的核心服务成员。我们这些人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40岁之前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进入长江之后,后40年的人生,要通过“玩”把事业“玩”出来!长江这个新家庭的建设才刚刚开始,需要大家用心经营和维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起码也要出个人气。”
卢均:咱们“深圳家庭”的红火和会长本人的魅力非常非常有关系(眨眨眼)。进了深圳校友会,感觉人到中年之后突然就有了组织,大伙一声召唤就能聚在一起,跟孩提年代似的。校友会是一个精神组织,大家的灵魂都放在这里了。延伸出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生活有了寄托,不单单是吃饭、喝酒、挣钱,没意思。
蒋跃敏:我是厦门大学MBA毕业的,从学历来讲就不需要读EMBA了。我要的不是读书,更多是读人。进入长江,朋友和资源从纵向的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平面,五湖四海的兄弟走到了一起。我们不做商会,我们讲的是友情。用心交流收获才会多,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是你接着再玩的基础中的基础。
吴则飞:深圳校友会的特点和深圳这个城市的特点很有关系,非常包容、务实,大家愿意共同建设和经营。EMBA阶层,尤其长江,都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和社会地位的人,董事长、总裁、市长、市委书记,平时戴着面具生活,在同学面前就回归真我了。我的两个同学,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平时做报告总是板起面孔,在球场和酒桌上交流的时候却像小孩一样争得面红耳赤,在其他场合你见不到的。
田德祥:我读过北大光华的MBA。MBA学的是执行力,EMBA更多是决策力,我喜欢读书,学习改变命运,所以我还要读EMBA。我本科在同济学工程,现在在国企做管理,不选择轻车熟路的北大,也不选择工科同道的清华,偏偏要进民营企业“扎堆”的长江,就是想最大限度区隔化,向他们学习自己缺少的。刚开始觉得自己很优秀,北大时期还是班长,但刚进长江却挺自卑的。班上优秀的、成功的人太多了,上胡润富豪榜的就有10个,这还不算“隐形”的。论个人财富、传奇性,国企跟民营企业家比肯定有差距。但为什么2年同窗,毕业后又过了2年,别人对我认可程度也非常高呢?因为长江人有一种欣赏的心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闪光点,每个人走的路是不一样的。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个月见一面,毕业后三个月聚一次,感觉距离非但没有疏远,反而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