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主持人——对话赵忠祥
“我在文艺界里面是没有离过婚的啊。我既然没有离婚,说明我是能够包容我这个家庭的,我妻子也是能包容我的。我们一直能结伴生活到现在这个程度,3个字:不容易。”
在哪儿都是等死,健康就为干活
人物周刊:不久以前,你在央视办结了退休手续。现在,已经不再是央视主持人的你加盟东方卫视《舞林大会》。“不得走穴”的紧箍咒从此对你失去了意义。你是退出央视而不休于荧屏啊。
赵忠祥:最早我们全是铁饭碗,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规定你到60岁就退休了,然后这个机关就一直养着你。我有的同事,年轻的时候就说,这辈子我就赖着电视台了,最后让电视台送他一个大花圈。实际上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是这样了,很多主持人都是签约性质的了,这个约你不一定能签到60岁,也有可能到70岁,人家美国70岁、80岁华莱士还在签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能量还没有穷尽?
赵忠祥:煤矿工人,到了60岁、70岁,还让人家去干,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的。但是对老中医来讲,70岁可能是最黄金的时代了。我们能去说,老爷子,您别干了,即使您开一副药就能救人您也别做了,能吗?
人物周刊:有没有想过,到年龄了,该在家颐养天年了?
赵忠祥:我在10年前见到孙道临,我们很熟,他那个时候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大,我在后台看到他,我就说孙老师,您这么大年纪了,坐在家里多歇歇多好啊。他说,难道一个人非要坐在家里等死吗?
从央视退休,赵忠祥心情不错 图/雍和
人物周刊:10年后,你认同了孙道临的话,你也不愿意“在家等死了”。
赵忠祥:哈哈,在哪儿都是等死吧。只要你自己还能活动,坐到飞机上跟坐到沙发上没有什么区别,你只要把心态调整好,跟他们去舞林工作,以及坐到你这儿接受采访,也没有什么区别。
《新闻联播》,舍此无其他
人物周刊:罗京的去世,报道和悼念的规格相当之高,这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你怎么看?
赵忠祥:你看联播才能知道我们国家的主流意志是什么,你必须看,它占据了这样一个要津地位。他的离去,必然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他惋惜。反面来看,他的规格这么报,我尽管是中央电视台的人,我认为这越位了。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他的身份不应该在新闻联播里报,这是破格。
人物周刊:你的理解,这是破格?
赵忠祥:一个国家的体制、仪式,从封建社会来讲,都是有规定的,是有制的,一级一级的,没有一个国家没有级别。罗京这次,《新闻联播》里面为他不是报了一次,而是几次的报道,我觉得超过了党和国家一般领导人的规格。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这次的破格呢?
赵忠祥:这产生的问题是:其他工种的同志以后去世了,《新闻联播》要不要这么报?如果都这么报,那没问题。如果不是都这么报,就有问题。我只能这么理解。这里头丝毫没有我对罗京有任何看法。即使是我死了,我觉得也不应该破格。这跟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了不同,现在全世界的歌迷对他的悼念形成了几乎是戴安娜之后的一个更大的高峰。这个高峰,你不管在哪个新闻节目中去报,你是报道社会上形成的这种高峰,这是客观形式的报道,我们去报这样一个消息,是客观报道,不是我们的造势。
人物周刊:罗京去世的报道是一种造势吗?
赵忠祥:我不认为对他报了就怎么着了,我丝毫没有这样一个意见。主要是,这样一种处理是否能形成一种常态,如果是常态未尝不可,如果不是,那么他的特殊性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外界可能有意见,《新闻联播》是你们自己掌控的,所以不是联播的人,可能死了就不会有这么大动静了。当然,这都无所谓。人一闭眼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人物周刊:那么,你对罗京的评价呢?不造势地评价。
赵忠祥:他的工作在他的组里是超人一等的,据我看。他跟他们播音组现有的男生比,不跟女生比,他是突出一块的,其他的跟他比还差一截,不能说跟他并驾齐驱,到不了。那是由于他的先天素质、后天努力。他跟张宏民、王宁比,他要更好一点,所以重要的事件都由他播,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局。这种格局就是一个标志。但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新闻联播》就算播一百条,也不如我们不死的。
人物周刊:罗京走后,很多人在议论《新闻联播》变脸的话题,认为联播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播音风格应当改变。你曾经是联播25年的老播音员,如何看这个问题?
赵忠祥:这是不可能改的,一个机器的行进,车上掉下来一个人,旅客的时刻表就改?不会的。罗京尽管起到非常重要的,甚至说是栋梁之材的作用,也不会因为他的逝去使大殿将倾。这种播音风格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了算的。
人物周刊:谁说了才算?
赵忠祥:它是一批人定下的,已经印在人们的头脑里了,而且并不从电视始,是从电台开始的。由老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