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澳洲“烂牛”Ksubi
对于这个澳洲街头品牌新星,人们总问,Ksubi的LOGO是什么?在Ksubi产品中,牛仔裤大腿处的两个小小的“田”字,便是特色之一
对于孩子们而言,澳洲北部海区没有太多东西。滑旱冰、围在一起冲浪、玩音乐、喝喝酒,这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诞生了Ksubi:一个结合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澳洲时尚品牌;一种融合时装、音乐、滑浪元素的地下文化。
一个点子、一种感觉和一群年轻人的憧憬……Ksubi的地下文化衍生为一种生活方式,拥有一群追捧者。时尚的朋克经典,有一点色情,带着些叛逆,焕发出充满艺术感和幽默感的活力创作,加上出位和令人争议的宣传手法,赢得了澳洲国内外有型人士的支持。
“Ksubi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不只是时装设计,它是音乐、是摇滚、是生活,是一种享受生命的方法。10多年前,我和Dan相识于洛杉矶,我们的性格极其相似,就是希望将时装设计融入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我想,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Ksubi了。”
上世纪90年代,George Gorrow和Dan Single在美国洛杉矶相遇,渐渐成为朋友。巧的是,两人都在澳洲北部海滩出生长大,随后又一起回到澳洲老家。他们觉得一起工作非常好玩,随即开始合作。George喜欢设计,Dan对时尚感兴趣,另外两位创立者Oska Wright和Paul Wilson也非常认可和支持他们俩的才华。4位创始人共同拥有一支乐队,因无法找到适合穿着登场的牛仔裤,而决定开始自己着手设计。
几个月后,George和Dan得意地推出第一轮牛仔休闲系列,这些作品诞生于Oska家的车库,他们将牛仔裤从货车尾部拉扯出来,用各种车库工具制造出被撕破和磨砂后的效果,既有破败感,又不乏流浪气质,裤子上溅出的各种白点、随意的破洞惹人眼目。这件褴褛、松垮的杰作在2000年的澳洲时装展中大受欢迎。出人意料的是,这群男孩很快拿到不少订单,还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他们将自己的品牌取名为Ksubi。这个随意胡说的名字,却预示着一种新潮服饰前行的方向。George和Dan表示:“Ksubi是用来描述我们为时装界带来的改变,以及我们品牌的集体创作精神的,我们并没有对这个字加以诠释。”
2001年5月,Ksubi掀起一阵旋风,共有169款新产品出炉。以艺术、街头、政治、音乐、电影为灵感的Ksubi,得到各方大力追捧。其中的Skinny Jeans更是空前流行,彼时,几乎人人腿上都绑着一条Ksubi。
Ksubi有强大的号召力,fans都是巨星级别的,从麦当娜、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到林赛·罗韩、奥兰多·布鲁姆、帕里斯·希尔顿等等。对于这个澳洲街头品牌新星,人们总问,Ksubi的LOGO是什么?在Ksubi产品中,牛仔裤大腿处的两个小小的“田”字,便是特色之一,对比某些品牌夸张的大商标,低调而不显浮夸。Ksubi的标志是很随意的手写体“Ksubi”。
由2000年成立至今,Ksubi已经发展成全球知名的时装品牌,包括男女装、眼镜、鞋子和配件,由多元思维、个人和地道特色建立而成,在近年演变成一种受到世界各地型人追捧的另类地下文化和生活品味,很个性、很街头,也很国际,它不受市场上的流行元素影响,形成了代表这个年代的社会领潮风尚。
尽管他们一直很成功,但他们并不知道Ksubi会将他们带向何方。他们不想成为一个太高级的服装品牌,不想拥有一个巨大的办公室,更不希望有太多具体正式的形式。反正,这是两个好朋友共同玩乐的经历。当时Ksubi的口号是——“这是放假,不是蜜月”,好好地过今天的时光,将烦恼抛到脑后!
“我们是即兴派,每次想到一些新奇的点子,就会立即动身准备。定期一年两季的时装发布会太大牌了!”Ksubi视时装为一项艺术创作及一种围绕音乐和友情的生活品味。没有定期的发布会,每年常选择奇怪的场所发布新品。2001年的时装表演,工作人员在天桥上放生老鼠;2002年,Ksubi登陆英国伦敦时,在已经废弃的Aldwich地铁站摆放一个装置艺术,成功进驻伦敦著名的Selfridges百货公司,与其他知名品牌Stella McCartney、Martin Margiela and Marc Jacobs平起平坐;2003年在船上表演;2004年制作摇滚电单车女郎日历,还有澳洲时装节闭幕时的表演巡游;2006年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当今潮流始祖Jeremy Scott合作推出“Jeremy Loves Ksubi”时装系列,当时连同Scott的其他设计在纽约时装周展出,这次合作广受时装媒体好评。从这一切都可窥见Ksubi的宣传手段。
Ksubi不只是一个时装品牌,它的创作不会被大众潮流影响,相反,还会批判当今社会。2007年Ksubi有一项名为“Peaced Off”的展览,记录了他们载着一个8尺高的雕塑横跨美国东西岸,前往美国内华达州沙漠Burning Man Festival的旅程。这个名为“The Bombed Mache”的雕像在墨尔本店铺被布置成一个血水池,在墨尔本运往悉尼途中,它被摄影师连同路途上的名胜摄入镜内。雕塑的设计与和平手势相同,但手的食指和中指却被切掉了,伤口处不停流血。这种大胆、前卫的表达方法引起了人们对现今全球政治环境和世界和平的反思。这个雕塑的照片、电影录像和记录雕塑制作过程的简介目录在澳洲、美国、亚洲和欧洲等地巡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