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血泪史

由于赖建平购买的KODA合约还有三个月交易,他账户中的股票被银行连续斩仓变现,最终他投资的2100万港币分文不剩,反欠银行两百多万港币。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4个月,2100万如何变成-200万

在金融食物链中,产品开发者是华尔街和欧美银行,亚洲则是销售中心,中国那些有经济实力、有追逐财富的热望却没有足够的经验与风险意识的富裕阶层便是私人银行瞄准的靶心。当熊市来临,他们难以改变埋单者的命运

从去年初开始,赖建平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

过去18年,他是一位民商法律师,生活平稳宁静,伴随年龄的增长,他的财富也在迅速累积,当有了上千万身家之后,赖建平正打算开始一种不为“稻梁谋”的新生活。

但这一切在去年年底化为泡影。由于购买了外资银行的一种理财产品,他的2100万港元在几个月内被席卷一空,还倒欠了银行200万港元。

饭桌上的合同

赖建平第一次接触外资银行是在2007年中的一次饭局上。

朋友的朋友,荷兰银行香港分行(私人银行)的董事张宁,刚从华尔街归来,说起自己从事的私人银行业务,能为客户打理资产,帮助其实现保值增值。

在赖建平看来,荷兰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诞生地,荷兰人对商业信誉的誓死捍卫也让他印象深刻。他甚至想起了著名的巴伦支船长的故事。

16世纪,荷兰一条商船被困冰封海面,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名叫巴伦支的船长和船员们拆掉甲板做燃料,却丝毫未动船舱中的货品,尽管那其中有衣物和药品。八个月后,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荷兰商人以生命为代价守卫经商法则的故事从此流传。

那顿饭局,很多人就在饭桌上和张宁签订了合同,赖建平也跟随其中,立马签了一份一百多页的全英文文件。

作为律师,赖建平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开户文件,只要账户里没有打入资金,也就不存在什么风险。再加上对朋友的信任,赖建平并没有了解这些英文文件到底是什么内容,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像他这样的富有阶层是私人银行业务瞄准的目标客户群。私人银行业务位于银行业务金字塔的顶层,是在零售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面向高端客户的业务。它们专门为富有阶层提供个人财产的投资和管理服务,这些服务完全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订做的。

拜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所赐,中国富有阶层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最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招商银行和贝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