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最热争议 马锡五复活

在六十年前的革命苏区,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法学教育的马锡五,以依靠群众、调解结案等审判方式,为当代中国司法创造了“马锡五模式”。六十年后,中国司法能够回到马锡五模式吗,或能从中获得什么借鉴?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熊凯

在当下的司法改革之争中,“马锡五”作为一个特别的符号而复活了。由此也产生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六十年前的革命苏区,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法学教育的马锡五,以依靠群众、调解结案等审判方式,为当代中国司法创造了“马锡五模式”。六十年后,中国司法能够回到马锡五模式吗,或能从中获得什么借鉴?

要对此作答,重温历史、以史为鉴,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法。

如无意外,以马锡五为原型的电视剧近期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法官题材登上央视黄金舞台,这是第一次。

马锡五,这位四十年代中后期红遍陕甘宁边区的司法界老前辈,将代表中国法官,为过去六十年的司法史献礼。

在众多待审献礼片中,马锡五的故事脱颖而出。该片编剧高岭说,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审查五人小组严苛、挑剔,刀枪不入,这部电视剧强烈征服了他们。在三轮审查中,该剧都以高分无可争议地胜出。同时参与竞争的,有现正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法官以数十万计,每年涌现的优秀法官林立,主导拍摄的最高法院独独相中了马锡五,蕴含着特殊含义。

不可否认,马锡五已成为中国六十年司法史上铁打的标杆。与此呼应的,是当下中国司法界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热。

各地法官到马锡五工作过的“法院山”参观。 图/中国法院网

客串出来的乡土法官

按现代法治通行的职业化标准,马锡五很难称得上法官。学者侯欣一说,马锡五“染指”司法纯属偶然。在他兼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庭庭长之前,既无任何法律背景,也缺相关专业知识,更从未表现出这方面的兴趣。

马锡五出生于贫农家庭,1934年春参加刘志丹部队,参与组织红色工农武装和创建陕甘宁苏区,之后一直搞后勤行政工作,管过粮食,当过国民经济部长。

农民的出身为马锡五的成功创造了前提。在当时“外来和尚”众多、各式人才济济的边区,他了解当地民风民俗,这点人无他有;更现实的是,那个年代,边区民众对各种受过现代教育的专业人士极为反感。各种专业化的知识教育在那里处处碰壁。侯欣一举了个例子,卫生医疗专业人士在拥有150万人口的边区只培养了200名西医,结果受到2029名巫婆的强烈干扰。没有多少法律知识对马锡五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锡五当上陕甘宁边区陇东专区专员,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