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石窟造窟檐

在石窟之下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说,“窟檐造好后,佛像风化得慢了许多。”

发自:四川巴中

责任编辑:冯飞

文保员王宣泰用长约两米的鸡毛掸子为水宁寺石窟的造像拂去灰尘。

文保员王宣泰用长约两米的鸡毛掸子为水宁寺石窟的造像拂去灰尘。

2024年9月中旬的一天,四川北部正午的太阳仍然火辣,69岁的文保员王宣泰穿着白色背心,站在巴中市水宁寺文保站的铁门前,接听晚辈从外地打来的问候电话。

他身后的水宁寺石窟被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先生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因凿于峭壁、位置偏僻而保存较好。王宣泰自1993年起守护这处石窟,既曾与文物盗窃分子搏斗,也见证了文物保护的变迁。

水宁寺石窟8号龛,开凿于盛唐时期的“释迦说法”造像。

水宁寺石窟8号龛,开凿于盛唐时期的“释迦说法”造像。

水宁寺搭起的轻钢玻璃结构窟檐和参观平台,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悬空在半山腰的宫殿。

水宁寺搭起的轻钢玻璃结构窟檐和参观平台,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悬空在半山腰的宫殿。

水宁寺最新近的变化是盖起了轻钢玻璃结构的窟檐和平台,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悬空在半山腰的宫殿。

窟檐和平台落成于2020年秋天,在此之前,来访者需要搭着竹梯才能一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