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4月21日-28日)
到底怎样的周年祭才是最有价值的周年纪念?到底怎样的周年祭才是灾区人民真正需要的?安静的纪念也许才是最好的纪念。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魏英杰 健 在
No.1请给汶川一个安静的周年祭
《广州日报》,4月26日,张结海
(原文摘编)还有两三周,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的日子。请给汶川一个安静的周年祭。
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研究,可以把灾害幸存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极端后果者,如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能走极端的。第二类是严重后果者,其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尽管不大,但是其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第三类人群是大多数,他们的后果相对温和,基本上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
上述三类人群,受伤程度相同,但从恢复的角度来看,适当的回避——远离灾难的现场,避免失去亲人的记忆——对于他们“心灵碎片”的重合都是有帮助的。
遗憾的是,在这个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过去一年来,灾区接待了数不清的参观者,北川县委宣传部震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待各方领导及各路记者,工作人员一路还得为客人一遍一遍讲解: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单位,在这里有多少人遇难,当时如何抢救……民众内心的伤痛也同样会被这样的场景一遍一遍的唤醒。于是,他们内心的伤口也就一次次被撕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周年祭才是最有价值的周年纪念?到底怎样的周年祭才是灾区人民真正需要的?安静的纪念也许才是最好的纪念。
【推荐理由】别人的灾难,恰足以成为某些人的谈资,或者令某些人自觉高尚的借口。表现欲、表演欲、窥视欲……在地震“题材”上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恰恰是最该远离那些尚未平复的创伤的。
No.2荣智健的三个错误
《东方早报》,4月21日,作者:吴晓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