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先行的“广州模式”做了什么?

在发展过程中,特殊资产行业存在诸多掣肘,如区域割裂、资金供给缺乏、信息不对称、数据分散、处置效率低下和多元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等。而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市场答案。

大湾区特资平台是特殊资产行业的ICU。大湾区特资平台的目标是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和赋能服务,“让问题企业实现脱困,让优质资产释放价值”。

责任编辑:谢艳霞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新旧生产力的转换,特殊资产投资迎来风口。

特殊资产行业各环节主体如何协同构建统一大市场,怎样有效提升特殊资产处置效率,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特殊资产链条各参与方的两大难题。

针对上述两大问题,广州市政府率先交出答卷。

2024年6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下称“特资十条”)。一经发布,“特资十条”即引发全国特殊资产行业的广泛关注。6月23日,由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业务机构在广州主办的“2024广州特殊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吸引了近百家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相关机构负责人汇集。

更引人关注的是,除六十多家机构现场签约外,“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下称“大湾区特资平台”)揭牌。这是一个“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综合性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这意味着,一个区域性特殊资产行业统一大市场率先在大湾区运行。

2024年6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2024广州特殊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入场大屏。(廖浩伦/图)

2024年6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2024广州特殊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入场大屏。(廖浩伦/图)

6万亿元特殊资产

特殊资产指什么?它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吗?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指出,现在所提的特殊资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良资产,而是指阶段性、临时性的困境资产,即更多体现在流动性方面。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发现,当下业内所述“特殊资产”泛指因特殊原因导致价值低估或需要快速处置的资产,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非银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基金和信托等)不良资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低效无效资产和经营困难或发展存在瓶颈的企业资产。从形态上而言,特殊资产包括债权资产、实物资产和股权资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不完全统计得知,中国特殊资产总规模近6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和非银金融不良资产规模5万亿元左右。

一位特殊资产从业人员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相比于其他地区仅针对破产程序这一细分领域的特殊资产行业发展政策,广州市政府发布的“特资十条”覆盖范围更广,涵盖了整个特殊资产的生态圈。

各方期待统一大市场

在全国各地针对特殊资产行业纷纷出招之际,广州率先发布“特资十条”,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政府明确支持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创新发展,旨在探索“广州模式”,输出“广州经验”。

广州为何如此重视特殊资产行业发展?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傅晓初在回应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媒体提问时称,本次广州市领全国之先提出“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的相关要求,也是加快广州市特殊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进程,实现新旧产能转化和优化供给侧要素资源重组,推动广州市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特殊资产行业各方多年以来的向往。广东粤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胜认为,“特资十条”的出台是久旱逢甘霖,是行业的共同期待。

广州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葛群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进一步分析表示,在当前发展过程中,特殊资产行业存在诸多掣肘,如区域割裂、资金供给缺乏、信息不对称、数据分散、处置效率低下和多元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等。而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市场答案。

为此,市场各方建立了许多资产处置平台,但距离市场预期的统一市场尚有一定差距。葛群认为,当前资产处置平台各有所长,但缺陷也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前中国银保监会的支持,规范性高但具体项目撮合能力弱,在各地无线下服务能力;各地金融资产交易场所规范性较高且有地方服务能力,但根据中央政策需要一刀切关闭;互联网平台有资本和流量优势,但规范性低合规性不明;各地产权交易所规范性较高,但市场化不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规模不大;其他民间拍卖等处置平台规范性更低,仅有零星交易。虽然一步到位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建立有较高公信力、规范度、专业性和市场化的区域性统一处置市场或许是当下更优的选择。

除了各市场参与主体,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亦是政策制定者的期待。

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俞薇亦指出,在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和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后,多个层级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均向各级政府提出关于构建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议。“大湾区特资平台”正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响应市场所需组建的由广州交易集团牵头成立的平台。

大湾区特资平台是特殊资产行业的ICU

大湾区特资平台是什么模样?它符合各方期待吗?

葛群表示,大湾区特资平台旨在建设以“1+5+N”为核心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其中,“1+5”模式指一个“强公信、强合规、强赋能”的综合性赋能服务平台和五大业务功能中心(详见下图)。“N”则是围绕特殊资产的形成、处置、盘活和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创设多个旨在提质增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工具。如“政企联动”协调机制、跨境市场对接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押品拍卖前置工具等。

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的“1+5+N”市场服务体系。(广州交易集团/图)

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的“1+5+N”市场服务体系。(广州交易集团/图)

葛群还形象地将大湾区特资平台比作特殊资产行业的ICU。他强调,大湾区特资平台的目标是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和赋能服务,“让问题企业实现脱困,让优质资产释放价值”。

在打造“大湾区特资平台”地方金融基础设施之外,构建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还需攻克特殊资产行业内哪些难点和堵点?广州市资产管理协会会长闵卫国表示,重组重整是特殊资产管理行业近十年来主要的业务方式之一,也是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对于特殊资产重组业务,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特殊资产重组是要成本代价的,关键是要找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路径。

由广州交易集团和广州市资产管理协会联合发起的“大湾区特殊资产重组重整联席机制(联盟)”正是联动多方资源配置,并促进特殊资产最大限度盘活利用的“湾区模式”。闵卫国强调,大湾区特殊资产重组重整联席机制(联盟)整合了金融、法律和众多产业资源,服务于湾区、服务华南乃至全国特殊资产市场。

具体到特殊资产管理公司方面,广州国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夏雨以红棉股份运用多元化渠道来处理局部“两非两资”(指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和国资管理集团盘活陶陶居等老字号品牌等多个具体案例,阐述了国企“两非两资”的特点和国资管理集团盘活存量资产的能力。夏雨表示,国资管理集团希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对广州国企的“两非两资”工作采取一企一策;二是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完善国企的经营管理机制,消除产生“两非两资”的根源,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技术如何赋能特殊资产处置效率?阿里资产南区总经理陈祺以处置海南省黄鸿发案的罚没资产等法拍案例展示了用科技赋能资产管理,并驱动特殊资产优化配置的方案。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