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幽禁岁月——张学良与赵一荻的1946-1960
此次选登部分张学良和赵一荻在1946—1960年幽禁期间的珍贵照片,以纪念两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由此折射出来的、从历史深处闪烁出来的幽微光芒。
责任编辑:李楠、梁伟驰,实习生 周明太
“来参观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台湾新竹县政府参议蔡荣光对民众参观张学良文化园区的热情有些惊讶。2009年4月20日,蔡荣光告诉记者,张学良文化园区开放近半年以来,日均接待游客约500人,而春节8天高达5万人。当初新竹县政府提出“张学良故居重建工程”项目,起因在于张学良的幽禁之所就在此地,而建此园区的目的在于吸引观光客。整个审批过程相当顺利,马英九政府首批拨款就达2.5亿新台币,用于故居重建与道路建设,今年又追加1亿新台币。目前,通往园区的山路正在被改造成适于车辆通行的大道,不久的将来,旅游大巴将可以直奔此地,预计大陆游客也将蜂拥而至。
张学良被马英九评价为“历史上最安静、最没有声音的历史人物”。蔡荣光说,在台湾,张学良长期被视为“罪人”,相关话题也属于禁忌。近年来,台湾开始倾听这位“最安静的历史人物”发出的声音。正如蔡荣光所说:“现在,我们可以百无禁忌地讨论张学良了。”也正因为如此,园区得以选择在2008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72周年纪念日开放。但同时,为张学良故居命名之时,仍然避开了“纪念馆”、“纪念园区”等有特殊意味的字眼,代之以“张学良故居”、“张学良文化园区”。园区里还设有三毛故居、台湾原住民部落特色等旅游项目。
这一片人流熙攘的旅游胜地,原来却是张学良与其伴侣赵一荻长达十余年的幽禁之地。在当年,是一座难觅人烟的深山院落。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1月1日,张学良在重庆松林坡度过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夜晚,随后被秘密送往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在群山封锁中饱尝十余年与世隔绝的软禁之苦。井上温泉生活条件恶劣,旧木板房里,冬天潮湿阴冷,夏日稍遇大雨,即四处漏水,而台湾又是台风频发之地,居住之苦自不待言。张学良与赵一荻能享受到的“自由”仅仅局限于狭小的院内,未得到批准不准跨出大门一步。即使是外出登山、拍照也必须有宪兵的跟踪“保护”。他曾托人向蒋介石带话,要求“恢复自由”,但未有结果。
这一段艰苦的幽禁岁月是张学良和赵一荻两个人的。本是大家闺秀、养尊处优的赵一荻,能够熟练地使用缝纫机缝制衣被,以抵御山中寒冷;也能够喂养家鸡,将鸡蛋作为难得的“营养品”……而凄苦的日子里,赵一荻依旧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服饰妆容,一丝不苟,粗糙的生活中顽强地保持着自己骨子里的优雅与美丽。
1957年10月,张学良和赵一荻离开井上温泉,迁到高雄西子湾,“房屋宽阔,环境幽美,为二十余年来最舒适的处所”,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管束依旧,“自由”无期。次年11月,张学良与蒋介石终于有了二十余年来的第一次见面。两人谈话仅半小时,而最终未有只言片语提及“恢复自由”。
往昔的荣辱已渐行渐远。在这段幽禁岁月里,读书成了张学良最大的爱好。他的前半生是用刀枪书写的戎马人生,后半生则用笔墨记录着自己的人生苦旅。
由于已知的原因,这段尘封的山中岁月,世人知之甚少。此次选登部分张学良和赵一荻在1946—1960年幽禁期间的珍贵照片,以纪念两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由此折射出来的、从历史深处闪烁出来的幽微光芒。
(本文参考《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一书,特此致谢)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