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业需大破大立

似乎是冰火两重天,但实际上京东方是哑巴吃黄连,其2008年10亿元的亏损虽然比上广电18亿元的亏损好看一些,但一样度日艰难。

责任编辑:吴传震

两天前,另一个国内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的第六代生产线在合肥开工,而它的伙伴上广电因巨亏被托管。

似乎是冰火两重天,但实际上京东方是哑巴吃黄连,其2008年10亿元的亏损虽然比上广电18亿元的亏损好看一些,但一样度日艰难。

在上游资源被日本企业牢牢掌控之下,中国企业从液晶电视的下游向上游进军的征途注定异常艰辛。

上广电第五代线亏损的根源是,公司所有的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这占产品总成本的70%-80%,京东方的比例没这么高,但一样受制于人。

日本企业控制的是液晶面板产业两端——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销售网络,中间的组装制造环节让给了中国。

某种意义上,上广电第五代线实际上是条总装线,你有钱就可以上。2003年时,液晶面板是卖方市场,买国外部件组装轻松就能获利,但现在是买方市场,这种低端模式难以为继。金融危机让全球面板业普遍亏损,本来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液晶面板产业,一击即溃。

本土自主品牌产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一定要区分开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划等号,京东方有自主品牌,但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国内面板产业“一损俱损”的现象,正是全行业集体缺乏核心技术的写照。

最近被业内热议的国内咸阳彩虹集团可能突破玻璃基管技术的消息,其实是过于乐观的想法。这个在第五代线面板成本里只占到15%的技术,显然与控制一个产业链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在2006年国际面板厂商和彩电厂商矛盾白热化时,中国家电业曾成立了聚龙光电公司,希望独立发展面板产业,但由于联盟里很多企业是为了造新概念圈钱,最终这个项目也变成鸡肋。

中国的液晶电视受制于人关键的是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太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发劣势。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在搞彩管电视的时候,国外都在搞液晶和等离子显示技术了,等他们把这个技术搞成熟了,申请成专利来和我们较量,我们只能给别人打工了。

尽管国内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在诸如玻璃基管上有所突破,但由于并非核心部件的技术,能降低的成本空间并不大。韩国、美国和日本二十年前就开始搞液晶了,而且基础工业水平比我们强。

我们国内目前也可以生产液晶原料,但要拿到日本去提纯,我们的液晶提纯技术还不成熟,基础工业能力不过关,生产出来连国内厂商都不敢用,更别说打开国外市场。你解决了一个关键组件,会发现后面还有好多关键组件还没攻破。

我们能在世界上说得上话的就是导弹工业,成功的法宝就是“超前部署,重点突破”,这一点上,国内平板显示产业值得借鉴。

已经出台的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重走“做规模、买专利、引设备”的老路。应该放眼整个产业链进行战略规划,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进军上游。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