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党务,豪华办节:“新形象工程” 纠治进行时
“形象工程”存在不同的表现,核心在于官员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出政绩。“花公家的钱是不心疼的,让上级领导高兴,换来的是自己的收益。” 只要这个基本逻辑不改变,就必定会促成形象工程久盛不衰的周期性变化。
多地在提出要纠治“新形象工程”时都强调了“地方基层”的前提,这与“行政发包制”“压力型体制”的国家治理模式有关。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劳民伤财“造盆景”、违规举债建“地标”、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盲目上马、民生设施建设烂尾闲置、人居环境整治“刷白墙”……
2024年4月16日,河南省鹤壁市纪委监委发布公告,征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在征集线索的受理范围中,前述内容被归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问题。
2024年以来,纠治“新形象工程”是多地拿来与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相提并论的一个新表述。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看来,以往的形象工程,具有追求政绩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特点;“新形象工程”则表现出自上而下、在强力的内部规制下过度回应的特点。但同时,“新形象工程”的一些典型问题也是“老问题的新表现”,比如运用过去“形象工程”的老办法来应对党建、民生等新的政策课题,“结果适得其反”。
涉8类问题
在北方某地的一处休闲文化广场,放置着“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12个红色大字,每个字长6米、高6米,制作安装费共31.18万元。这是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将党建标牌当成景观项目实施的典型。
2024年1月底,这类“精致”的党建项目被《新华日报》冠以“新形象工程”的称号。
也正是从2024年1月开始,公开报道中频现“新形象工程”。
1月7日,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了中央主题教育办印发的有关坚决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的通知。1月11日,江苏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把整改、整治“新形象工程”作为巩固拓展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