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菜办”到“西瓜办”

“白菜办”、“馒头办”取消了,“西瓜办”来了,成为变相收费办。

  

     向春/漫画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代,北京、长春都曾成立大白菜办公室,统一大白菜的价格和供应——在物资并不丰富的时代,这种蔬菜一度是中国人过冬的必备品。后因市场供应量充足、竞争充分,这个机构被取消了。
  但在1998年——小平南巡讲话明确市场经济后6年,河南郑州市又出现了“馒头办公室”。成立目的为“加强对馒头市场的管理,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市、区两级的馒头办,对全市馒头生产销售实行执法,对馒头生产实行审批制。
  要生产馒头,必须到市馒头办或者区馒头办办理“馒头生产许可证”。在市馒头办,一个许可证要交1100元;在区馒头办,许可证的价格为1600元左右,其中500元说是交给市里,1100元留在区里。郑州平均每个区都有近30家馒头作坊办理了“馒头生产许可证”。同时,在“区馒头办”办了证的生产厂家,必须要在其指定的几家面粉厂购买比市价贵的面粉,而且每月都要用够一定的袋数。
  最终郑州“馒头办”因管理混乱,发生市馒头办和区馒头办“互相掐架”而被取消。
  2006年,郑州又成立了西瓜办公室,协调郑州市附近农村西瓜进城,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西瓜办在全市设立560个卖瓜点,由不同政府部门抽调人员分片包干,统一从核定进瓜地中牟县组织瓜源分配销售,瓜农不能擅自运瓜进城买卖。央视暗访表明,瓜农花钱买4个章才能进城,西瓜办成为变相收费办。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