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 | 1944年,杨刚在孟买
反复翻阅《叶芝诗论》,最感好奇的是,在孟买那夏秋之际,38岁的杨刚是否正处于命运的小径的某个分岔点上……
责任编辑:刘小磊
2021年夏天,起念细读一读叶芝的诗,遂将叶芝的传记、相关研究,连同诗集注本,搜罗了不少。可惜,这个计划尚未施行就搁置了。2023年岁末,友人写就一部讲叶芝的大著,嘱为校阅,乃将这些蒙尘的书重找出来,略加检视。
其中有一册是大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的著作《叶芝诗论》(The Poetry of W.B.Yeats),牛津大学出版社1941年版。书名页写有三行蓝色钢笔字“一九四四年八月卅一日购于孟买Tajaposevala书店”,后署“晦晨”两个字。
初购时,未暇留意“晦晨”为谁何。其实,只需上网一搜,就能知道这是有名的记者杨刚女士用过的笔名,1984年出版的《杨刚文集》里即收入一首题为《晦晨》的诗,写于1940年。杨刚的笔名很多——事实上,“杨刚”也是笔名,她原名杨季徵,29岁时出版的译著——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则署名“杨缤”,“杨缤”是她自就读燕京大学就用开了的一个名字。
《杨刚文集》附录胡绳、袁水拍的《追忆杨刚》一文,笔调近于官方定论,然公众对杨刚的认知亦往往同此,故将记述生平的一段节引如下:
杨刚同志在三十年代开始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她协助埃德加·斯诺编译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介绍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品到国外去。她为报纸写国内外通讯、报告文学、社论,主编文艺副刊。在四十年代的新闻战线、文艺战线上留下了显著的业绩。她还在重庆、香港、美国的复杂艰难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