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女儿追忆父亲:“他笔下的角色,就像我自己的祖先”

“父亲对追求社会公正有强烈的理想,这是贯穿他一生的指导思想。他对各种罪恶行径导致的政体腐化深感沮丧。”

责任编辑:周建平

卡尔维诺在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前面的翁贝托国王大街上

卡尔维诺在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前面的翁贝托国王大街上

“多年来,我为一些自己也解释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树上。”

2023年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诞辰100周年。关于“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他曾总结:“《不存在的骑士》是对存在的争取;《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对一种完整存在的向往;《树上的男爵》提出一种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方式,即忠于个体的自决。”

从事文学创作近40年,卡尔维诺以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用“轻、快、精确、形象、繁复”定义了新千年后的文学图景,其精美独到的小说构想、深刻隽永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先锋思潮产生巨大影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将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作比,认为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中国作家王小波坚信真正的作家应该像卡尔维诺那样“到想象中去营造”,这才是作家该干的事。

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在罗马艾克塞西尔酒店

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在罗马艾克塞西尔酒店

“父亲笔下那些角色,就像我自己的祖先。”2023年11月,忙完父亲百年诞辰诸多纪念活动后,卡尔维诺的女儿乔万娜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独家专访,分享对她父亲其人其作的回忆和评价,也介绍了卡尔维诺访谈和传记中鲜少提及的妻子和他们的家庭生活,并向《南方人物周刊》提供了《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中她最爱的父亲的一张肖像照和他的一幅自画像(注:见本文倒数第三、第四张插图)。在这两张图片中,卡尔维诺都是思考的神情。

1981年,晚年卡尔维诺曾为展望2000年提出过“三个法宝”:

1.背诵很多诗歌,“不论你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人。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不断重复这些诗歌,那么它们将伴随他一生。”

2.专注于困难的、需要发挥到极致的事情,“警惕简单、肤浅、为了做而做的事……不仅在语言上也包括在所做事情上,要专注于精确。”

3.要明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消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切,相反,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享受其乐趣,但同时要明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卡尔维诺在巴黎的书房内

卡尔维诺在巴黎的书房内

1985年9月19日,卡尔维诺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为他开颅的主治医生宣称,从未见过像卡尔维诺这般精细复杂的大脑结构。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经历和作品仍是鼓舞人们认识自身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世界的精妙工具。

穿梭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一路心明眼亮

“文学中不可预见的才是有趣的,不可预见的才不可能被编程。”

卡尔维诺如果活到今天,对于当下热火朝天的ChatGPT未必会感到惊讶。乔万娜在采访中说,卡尔维诺有大批探索人工智能的藏书,“早在1967年发表文章《控制论与幽灵》时,他就预测了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卡尔维诺的创作愈显抽象:《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这些作品中,他尝试某种文学实验,依照自定程序排列组合……1981年,卡尔维诺提出假想:给一台电脑编好程序,投喂“能以完全忠实于作者的观念和风格展开文本的所有素材”,他还半开玩笑道,书店里好多书都能由电脑写出来,也许电脑“创作”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关于生平,卡尔维诺拒绝提供资料,“传记或个人信息属于极为隐私的内容,公开这些犹如进行心理分析。”他强调,“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他顽皮地补充了一句——“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5年1月,卡尔维诺与父母在古巴圣曼努埃尔

1925年1月,卡尔维诺与父母在古巴圣曼努埃尔

1923年10月15日,卡尔维诺生于古巴小城,两年后举家迁往意大利圣雷莫,父母为他取名伊塔洛就是为了纪念祖国意大利。“父母在加勒比海旅居多年后决定回国……这种漂泊不定感一直让我对别处充满憧憬。”

1933年10月,卡尔维诺与弟弟在圣约翰

1933年10月,卡尔维诺与弟弟在圣约翰

少年时光,卡尔维诺痴迷漫画和电影,银幕中的世界让他感到“饱满、必要、连贯”,他曾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修读农学,后转去文学院。在高中同学的记忆中,卡尔维诺乐于倾听,但惜字如金,“只会用他深沉的、近乎男中音的噪音偶尔发表一句讽刺评论或冷酷笑话,让你震惊不已。”

1940年夏,战争闯入17岁的卡尔维诺的生活,激起他强烈的情感。1941年春,他创作了一批“超短篇小说”,将它们整理成册,题为《我疯癫还是他人疯癫》,投稿遭到拒绝,但这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