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让学生选择
不管做“阳春白雪”的高职生还是“下里巴人”的高职生,最根本的还是让学生在知晓所有信息和可能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这也正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开始。
责任编辑:莫希
近日读到《超级毕业生》的报道,思考良多。大学生创业不罕见,利用“淘宝”赚钱也无可非议,目前此事激烈的交锋在于:高职院校是不是有权“放下身段”,办成技术培训班?
有人很支持:既然高职特色是打“就业牌”,就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技能。与其照本宣科讲理论,不如教些“下里巴人”的赚钱本事。开“淘宝店”能赚钱,大力推广无可非议。
也有人反对: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开阔的视野、思辨的头脑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阳春白雪”才是“无用之大用”。学开网店用不着上大学,只要有价廉的货源和充足的时间,自己摸索一样赚钱。
乍看来,办“阳春白雪”的高职和办“下里巴人”的高职各有其道理。难道实用主义的做法必须遭到“卫道士”的谴责?难道应该无视就业实际只顾去唱“素质教育”的高调?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不在高职能不能办成“下里巴人”的样子,而在于上不上高职、上怎样的高职是不是基于学生自由选择。
我们先看它山之石。欧美现代化发展较成熟的社会,大学和职业学校是截然分开的不同教育体,有迥异的办学理念和追求。不喜欢深入探索纯粹性知识的人,就选择去技校培养实际技能,以便更早赚钱;选择大学深造的学生也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失去几年赚钱的机会,但能从大学中发掘自己,为今后发展打深基础。两种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道路。如果只拿金钱标准做衡量,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可能比中下等大学生更为成功。但社会各领域的精英阶层,绝大多数又是经受过大学的系统训练和培养的。总的看来,二者没有可比性,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
不过我们的情况不同,我们的高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大学教育同质的低级替代而不是异质的有益补充。学生上公立高职也几乎是大学梦破灭后的无奈之举,而非自愿的选择。看看我们的普通高校,近乎清一色的传统精英路线,高职也一直没办出自己的特色,更没有突显自己灵活务实的优势。
所以,我们考虑高职能不能办成“淘宝培训班”时,不能只争论其具体办学方针的对错,而要去追问我们的制度架构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给了高职学校更多的宽容度和更合理的生存探索空间。我们更要追问,在高中毕业生的道路选择中,作为当事人的学生能不能有自主自愿的选择空间,能不能在选择之前得到不同学校的详细信息,能不能对自己的前途有最终的决定权。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不管所上高职是“阳春白雪”的模式和“下里巴人”思路,不管是“淘宝培训班”还是“搓澡培训班”,都值得尊重,都能为这个“社会有机体”提供有益的营养。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全社会的人材才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得到最大化的社会价值和个人财富。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逻辑,就可以重新思考这所学校的做法。诚然,高职不是不可以务实一点,探索“淘宝培训班“的课程模式。然而,我国现实土壤中的公立高职只是大学梦的替代品,其学生的预期图景和自我认知根本达不到上述标准。这种情形下,学校无权代替学生作出是学“阳春白雪”还是学“下里巴人”抉择,更没有理由代替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方向的选择。像家长一样强行推动开“淘宝店”计划侵犯了学生的意愿,阉割了学生的独立精神,才是此做法最大的荒谬之处。
我并不反对开设“淘宝课”这种创新而实用的课程,这是高职学校的有益探索。然而将一种怎么看都有些低级无趣的“成功”模式(从金钱的角度衡量)大力推广至全校,未免矫枉过正了。
不管做“阳春白雪”的高职生还是“下里巴人”的高职生,最根本的还是让学生在知晓所有信息和可能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这也正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转变的不仅是办学者,还有我们每个看客根深蒂固的偏见。
(北京 孙向远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