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毕业生路在何方?
理想与现实的跌宕落差,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感觉到,做梦的人暂时是幸福的,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
责任编辑:莫希
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
上期《南方周末》在特别报道中提到了两位大学生,他们有着相近的家庭背景,也面临着相同的就业形势,却在人生的岔道口抉择了迥然不同的道路,一喜一悲、咫尺天涯!
无论是杨甫刚年收入48万的超级毕业生,还是刘伟处在韶光年华却选择香消玉殒的生命个体,都在拷问着我们当前的大学教育,前者打破了大学教育的樊笼,后者拘泥于大学教育的短板。
我想这不能不归咎到当前大学教育的主要矛盾:对内是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技能需求同当前大学教育捉襟见肘的“库存储备”尚且还不能满足其需求的矛盾;对外是整个社会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当前大学教育尚且栽培不出合格的大学生以满足其需求的矛盾。
每一位大学生都经历过高考的磨练,都知道天道酬勤,都知道艰苦奋斗。然而大学既缺乏单纯的学术氛围,又不具备供学生实战演练的平台。在包罗万象、日新月异的社会大背景下,对知识与技能迫切需求的莘莘学子,唯有将锻炼实际专业技能的希望,寄托在寒暑假到单位的实习上,而非捧着一本本滞后的专业教材,在课堂上听教授满口的之乎者也、天马行空、纸上谈兵...
在金融危机的凄风冷雨下,在大学生就业率仅有36%的背景下,理想与现实的跌宕落差,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感觉到,做梦的人暂时是幸福的,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
(南昌 黄希平 大学生)
月收入四万成为超级毕业生,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
月收入2800元,放低身价,从底层洗脚工做起,但不是人人都能屈能伸;
背负家庭的巨债,走向天堂,不是人人都能逃避现实推出人生舞台。
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角色的转换,人人渴望一份香饽饽的工作,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意,而是整天迷茫于失业与待业之中。
敢问毕业生路在何方?
曰:路在脚下!
(厦门 洪志鹏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