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说丨童兵:理论的价值是推动实务的进步

要解决新闻学的发展问题,“需要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摊开来、摆开来,有深入的分析,这可能就好了。”

学界自我欣赏的风气还是很重,这是不应该的。对此,学界应该检讨,应该去分析里面的原因。

新闻人要懂得自己的使命,最简单、最朴素的一个要求就是向人民报道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新闻,这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钱昊平

博士档案:

童兵,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

浙江绍兴人,1942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

1958年-1963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学习。

1963年-196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受分配参加劳动锻炼,一年后调往《锦铁消息报》担任该报记者及编辑。

1978年-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研究生,不久又随新闻专业迁回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毕业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

1990年12月,晋升为教授。

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1年,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12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和中国新闻教育奖。

现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志德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人力资源部博士后管委会第五、六、七届专家组成员。

生于1942年的童兵是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受访者供图)

生于1942年的童兵是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受访者供图)

成为一名记者, 是童兵中学时期的愿望。但在十余年的求学经历中,他发现自己的理想还是“搞学术,做研究”。

1968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童兵被分配到内蒙古科尔沁参加劳动锻炼.1970年因《锦铁消息报》意外发现其写作能力而成为一名记者。

时代浪潮裹挟着初出茅庐的新闻学子向未知的方向漂流。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远在关外的童兵重新振奋起求学的斗志,于次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这一年,距离童兵本科毕业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他在硕博期间的导师是新闻教育家甘惜分。跟随导师脚步,童兵投身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工作。

开拓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需要大量的基础阅读支撑。一年时间内,童兵将四千余篇带“马”字的论文全部通读,50卷马恩全集也都全部通读一遍。

“马恩全集是分批次出版的,前39卷全部读完之后,后11卷是陆续到1985年才全部出齐。”童兵说,当时只有在原中央编译局才能看到最全的新书。还是“穷学生”的童兵经常带着两个馒头、一杯开水在编译局看书,一坐就是一整天。

1988年博士毕业后,童兵留在中国人民大学承担教职工作。在四十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