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四川省南江县的千年摩崖造像碑被发现涂上了“彩妆”,网友直呼“毁容”。今年已发生多起人为毁坏文物事件,怎样让文物长久留存不被破坏?文保工作者们在不断地探索。
亟待保护的文物
-
千年造像被“毁容”,只为他们还个愿?
-
跟文物贩子赛跑十年:她用镜头抢救山西明清乡村壁画
别看她现在成天往村子里跑,瞧着灰头土脸,但她说其实自己最爱打扮,以前做时尚旅行杂志,喜欢漂亮衣服,最初爱上壁画,也是因为壁画的美。 作为文物大省,山西要用到钱的文物非常多,村庙里的壁画,似乎还排不上号。 -
谁来留住你,消逝的乡愁?三座古村镇的“底层”文物建筑调查
河网密布的绍兴,是国内保存古桥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城市,以前有人统计过,绍兴古桥的密度比威尼斯还要高。 三普登录点数量众多,分布分散,价值难以清晰说明,且位于整个文保体系金字塔的最底层。一直以来,这些非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承受着更大的破坏风险。 阮社浓厚的酒乡古韵吸引了电影剧组,1956年的电影《祝福》就曾在此取景。2017年至2018年的一轮大拆迁中,鲁迅笔下的水乡古镇彻底消失。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梵净山金顶刻字被判赔12万,景点、文物非无主之物可任意蹂躏丨快评
位于或置于公共空间的景点、文物不是无主之物。只有让保护风景名胜的法律法规长出牙齿,让破坏者受到严厉的惩罚,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破坏行为,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让它们为更多游客带来美的享受,也才能把美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文保工作的探索
-
七百岁村庙的“一生”:东南最早元代建筑被发现
福善堂大殿可谓幸运。它安然享受了几百年的香火,又因为附属建筑戏台特殊身份的荫庇,躲过了20世纪的风云变幻,直到一群对的人发现了它。 “这个村子似乎有种魔力,能够保留下这么多样的古老的东西”,他计划明年寒假、暑假再来调研和测绘,尽可能长久地“泡”在当地,做真正的建筑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把人和建筑结合起来讨论,才会更有意思”。他也明白,如果不尽早记录,围绕着福善堂的这一整套文化系统都将消逝。 -
文物保护与开放需平衡,每天6000张门票基于多年研究——访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于宗仁
对于莫高窟,导致文物毁坏的最大问题是水。 对重点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涉及结构问题的位移、形变等,都会进行监测。 现在基本上每天六千张票,是基于我们大概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壁画的过去是什么样,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需要通过研究逐渐揭示答案。 -
AR文旅进行时:看见历史,把玩文物
通过AR技术,山西博物院的役夫俑“活了”。他高鼻深目,头戴圆顶毡帽,留着小八字胡,右手紧握拳向上高举,似乎正费力牵着身后的骆驼。脑袋微斜着的他眨着眼睛,嘴巴一张一合地说自己“平时游走在这天地间,饿了就吃肉,冷了就喝点烈酒,累了就枕着漫漫黄沙与月亮聊天”。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
暴雨中,文物人选择留下来丨抉择2021
一群文物人,在2021年的暴雨里,选择先留下来,守护文物。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30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抉择) -
2020文化原创榜·文博丨文物数字化潮起, 线下展览依旧不可或缺
(本文首发于2021年1月2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