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一座普通县城的工业逆袭丨县城故事

编者按:

重视县域社会治理,自秦设郡县两千多年来,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素有“郡县治,天下安”之说。

县城连接城市、辐射乡村,将城市的喧闹繁华和乡村的幽静恬然融入其中,装下了偌大中国社会的大部分特性。

我们以县城为切口,关注县城与人的连接,走进这些生机勃勃、各具特色的县城,写下他们的县城故事,感知更加复杂、真实的中国。
在百强县中,高邮不算是特别亮眼,但若以双黄鸭蛋作为起点,高邮工业的历史,就是一部普通县城工业崛起的启示录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江苏扬州

责任编辑:陈雅峰

高邮,京杭大运河上的镇国寺(视觉中国/图)

珠湖人

在地图上寻找高邮,先看到的是一大片蓝色的水泽——高邮湖。湖的东岸呈一条不自然的直线,是京杭运河开凿后形成的线条,高邮老城区就在运河边上。

汪曾祺描写故乡,提到运河与老城的关系,“运河河身高,几乎是一条‘悬河’,而县境的地势低……站在河堤上,是可以俯瞰下面人家的屋顶的。城里的孩子放风筝,风筝飘在堤上人的脚底下。”水系塑造城市的面貌和人的性格,汪曾祺称之“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他曾给自己刻章一枚“珠湖人”,珠湖是高邮湖的别称。

沿着河堤上的道路下陡坡,进入老城区,行车速度变得缓慢。道路限速20公里,实际上的速度也只能如此,狭窄的单车道上不断有行人和电动摩托车穿行,充满热闹的生活气息。临街的建筑风格老旧,许多店铺都保留着上个世纪的记忆,例如靠近傅公桥路的高邮市食品厂门店,一张长柜台横在入口,上面用铁盘摆着传统月饼,一个上午已卖出大半。店里的特色是一种名为董糖的酥糖,用混着芝麻的小麦粉裹麦芽糖,层层堆叠,老式包装纸上印着“手工制作”。

车辆止步于中山南路,再往南的一片巷道里弄被划为了历史文化街区,从前是官宦、富裕人家的府邸,本地学者认为秦少游的故居就在其中的焦家巷。现在这里大多是翻建成农村自建房的住宅,只有主路上的店铺被统一装修成古建筑的式样。店铺大多开着,经营着小吃店、弹棉花店、寿衣寿材店,还有人摆摊卖刚捞上来的鱼虾,经营者和顾客都上了年纪,街上的老人会摆着手对路人说,“去南门大街那玩,那里好看。”

从南门大街牌坊到盂城驿,是按景区样式打造的古城,黑瓦白墙。重建的秦邮亭也在这一带,据史书记载,高邮的历史正是从秦朝“置邮亭”开始。

老城区最现代的建筑要数汪曾祺纪念馆,外观看上去像七卷不规则排列的厚书,周边是密布平房的狭窄巷弄。纪念馆对面有一家“二子蒲包肉”,用两块展板标明店主与汪曾祺千丝万缕的关系——汪曾祺小说人物原型的孙女婿。但寻找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很难,西门宝塔所在的河心岛重建了镇国寺,天王寺和承天寺俱已不在,运河边自然没有了夜半撞钟声,横渡的船上响的不是汽笛,而是短促密集的马达声。

如今的高邮也远非汪曾祺那时经济落后、只以双黄鸭蛋出名的小地方,已成为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变化飞快,日新月异。高邮成为了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中国路灯制造基地,以多个产业闻名全国,2022年的GDP突破千亿元,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300亿元。在赛迪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高邮排第66位。

新一代的珠湖人,是勤奋如水,活泛如水,包容如水。

江苏扬州一家服装厂的制衣车间,员工正在赶制出口的羽绒服(视觉中国/图)

鸭,鸭绒,新能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邮纺织服装产业兴起,乡镇工厂和家庭作坊遍地开花,在老高邮人的印象中,身边人十有七八都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