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进城何处是家园:你能接受与父母同住吗?

孩子从父母那里不断回返到人生之初的“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其间种种爱护和温暖,让职场的疲惫在自幼而来的心灵港湾中得以修复;父母从孩子的努力向上及孙辈的不断成长中,体验到生命基因的绵长延续,含饴弄孙,老怀堪慰。抚养孙辈或养儿防老,这些家庭结构功能底下,有更深刻的生命意义。

责任编辑:陈斌

前段时间从上海返乡,发现野草自庭院石板间成丛钻出来,灰尘积满屋内桌椅不说,连屋脊上的琉璃瓦,也被大风和电信公司的网线拂掉了多块。仅半年无人居住,父母修建不久的房子就迅速“风化”。暗自心惊,若无人居住打理,短短几十年,整个房子都将融化在大自然的伟力之中。

老家所在的乡村,已少见到年轻人。这两年北上广的工作机会日渐紧缺,迫于生活压力和孩子读书,大批80和90后把常居地移到县城或省会,乡下老家变成了周末乃至数月才回去收拾打理一次的别居。

一到两代人后,前辈至亲一生努力建造并栖居的家园,年轻人曾魂牵梦绕的老家,很可能会变成残垣断壁,迅速湮没在大片荒草与乔木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两千多年前,一位周人路过宗周故地,见昔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