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法力”

  我没有办法找到这个词的确切中文译文。字典上在这一条目下写着:“safari:(尤指东非殖民时期由土著挑夫陪同的)结队远征旅行;(现代以狩猎或拍摄野生动物为目的到非洲去的)团体旅行。”都对又不都对,我不能言简意赅地解释这个词。反正,彦茨和我两个人,一辆白色的很有些年头的丰田越野车,一个皮肤黑得发亮的司机兼向导,外加一个伙夫,带了我们全部的野营用具——帐篷,睡袋,风灯,水囊,望远镜,现代罗盘GPS……就这么进入了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彦茨是我多年的死党。差不多是在认识我先生艾比的同时也认识了他最好的朋友彦茨。后来,同艾比的许多其他朋友一样,彦茨变成了我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弄得艾比常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抗议我对他的“朋友掠夺”。
  艾比爱我的最慷慨的表现是他给我绝对的自由空间,这也是艾比之所以成为我的先生而我没有成为别人的太太的决定性原因。我是一个酷爱自由的人,生命里再没有什么比能任自己的灵魂无拘无束而更令我珍重的了。甚至爱情与家庭也不能将我束缚于一个屋顶两个脑袋的“环球同此凉热”。艾比深深地了解这一点,他放任我,信赖我,尊重我哪怕是常人看来不合情理的意愿与行为。所以,才有了我多次的只身一人的云游四方,也才有了我和别的男孩子的结伴旅行。
  本来,我和彦茨一路以自行车代步。在非洲8月的骄阳下,从当地人和旅游者那一双双睁大的眼睛里我读懂了那分明流露出来的惊异和不解,仿佛还有一丝对殉道士般的敬重。
  而一踏进格伦格勒(Ngorongoro)自然保护区,我们不得不把那两辆多日来和我们同甘共苦的山地车暂存在旅店里,登上了那辆白色的、顶上开了天窗的越野车。
  一条土红色的路,两旁是参天古树,潺潺流水。我们将身子伸出车顶。大自然静得安谧,静得和谐,静得情景交融。一只青色的鸟展开羽翼平缓地遨游在天空,让人感到似在天堂里漫游般的梦幻。
  “格伦格勒的美是无法描述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媲美,她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因发现和创立了东非著名的自然野生保护区而名垂史册的德国教授伯恩哈特·格茨美克(Bernhard Grzimek)曾这样写道。伯恩哈特·格茨美克是我崇拜和敬仰的人,他和他的儿子米歇尔将一生都献给了非洲的自然动物保护事业。
  旱季的大草甸是一望无际的昏黄。格茨美克父子二人的墓静静地融化在太阳的怀抱里,格伦格勒的火山石砌成的锥形墓碑把天和地连接在一起,一种肃穆的苍茫。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伯恩哈特·格茨美克在他的首次非洲之旅中痛心疾首于濒临危机的野生动物的境况,从那时候起,他们父子二人开始了为之献身的拯救野生动物的终生奋斗。那一架闻名遐迩、机身漆成黑白相间的单引擎“飞行斑马”曾陪伴他们度过了许多荒原上的日日夜夜。他们和当地人在一起考察和研究动物的习性,帮助政府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直到有一天,年轻的米歇尔驾驶的“飞行斑马”在去自然保护区的路上不幸失事,他24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壮阔剽悍而又柔情似水的土地上。然而,父子二人生命和鲜血的结晶《不能让塞伦盖提死亡》(编者注:塞伦盖提国家公园位于格伦格勒保护区西北方)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60年,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奥斯卡奖,同名书被翻译成23种语言。15年后,父亲伯恩哈特·格茨美克教授的骨灰也按照他生前的愿望运到了坦桑尼亚格伦格勒,和他的儿子葬在一起。这两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用他们全部的爱以致生命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巨人,今天静静地躺在这苍天黄日之下。他们的周围,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同他们父子俩叙一叙家长里短,诉一诉苦乐哀怨;低下头除净坟上的青草,将身子靠在墓碑上轻轻地把他们拥抱。他们是不会寂寞的,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永恒在这天地之间。
  不能自主地,两行热泪静静地淌了下来。
  我为格伦格勒的气势而震撼。
  3700米的群山,这是格伦格勒火山的边缘,围着一个巨大的低谷,低谷正中一大片在旱季里干枯的盐湖在阳光下白晃晃地像一面镜子似的闪着光。一群群的斑马、野牛、大象聚成了一团团的乌云,飘落在无际荒野的干枯黄草上。
  我们的越野车小心翼翼地在这谷背上颠簸。周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正是午后时光,太阳斜斜地挂在高高的树梢,不再白亮得耀眼,发出的光是柔和的金黄。远远地,走来了我最钟情的动物——长颈鹿。高傲潇洒地昂着头,风度优雅地踱着步。
  即便是在北京,我也是属于那种不羸弱但是细小的女生,更不要提来了欧洲以后,生活在一大群身高体壮的德国人中间。然而鬼使神差地,我最爱的动物却始终是高大的长颈鹿。爱的是它绅士般的风度,爱它永远高昂着头,爱它从不哗众取宠,爱它的深不可测,孤芳自赏。
  滑下海拔1700米的低谷,我们就置身在野生动物的自然王国里。
  过去,只在动物园里看到过动物,那些已经磨灭了本性的动物们被分门别类地关在一间间铁栅栏里,老死不相往来。而眼下这片草原却对所有的动物公平地敞开她的胸怀。七八只狮子躺在水边小憩,泥沼里站着一大片捉小鱼的长腿仙鹤,她们美丽的影子将浅浅的湖水染得通红。一对鸵鸟夹着双翅骄傲地走过,灰色的豺机警地竖起耳朵。大象妈妈带着小象悠闲地踱过平原,数十只河马在炎炎的烈日下喷着响鼻……
  这一夜,我们就歇在格伦格勒。
  在一棵大树下支起了帐篷,一下子就被奶白色的浓雾团团围住了,一阵阵寒气逼来,我们在树枝上挂了一盏风灯,快快钻进帐篷里。火堆熊熊地燃着,狼群围在不远的地方,一声又一声断断续续地嚎叫着,眼睛发出暗绿色的光。真是一个荒原之夜啊,我打着手电筒写日记。
  在格伦格勒,居住着一个叫“马赛”的游牧民族。男男女女,都穿着裙子,披一块大红方格儿的披巾。一色的光头,耳朵上,脖子上,手上,脚腕上,坠满了沉甸甸的鲜艳夺目的首饰。只是在男人的手上,多了一样长长的武器。
  这是一根精雕细琢的长木杆,中间是用硬木雕成的马赛人像,很粗犷的非洲艺术,或裸露着双乳的妇女,或持着棒槌打谷的男人,双腿夸张地伸得很长,一端嵌接着一柄铁戟,刻像头部的顶端,是一根铁锥。
  每个马赛男人,都持着这种“戟”,木刻般的脸上,凝着静止的肃穆。
  在荒原上,远远的一点红色,便是一个马赛人了。在这苍黄的大地上,给人一种痛楚般的悲凉。这些高高瘦瘦游牧的马赛人,靠狩猎和采野果为生。他们吃动物肉,喝动物血,赶着牛、羊、驴终年追随着牧场。照相是不可能的,不愿伤害了马赛人祖祖辈辈的骄傲和信仰,一张底片,又如何能留得下这介于天地之间的梦幻般的神圣!
  而这幅图,是深深地印进脑子里了。
  站在这片土地上,让人感到通体透明般的纯洁。一切人世间的龌龊都荡然无存,我溶化在不加粉饰的大自然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