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近40万亿美元,ESG资产如何防“漂绿”

很多金融产品标榜自己是ESG,但事实上它的底层资产或者投融资流程并不符合ESG,比如投资了火电。

而防“漂绿”,信息披露是关键,没有披露就没有排名。

责任编辑:汪韬

2023年7月,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施懿宸去一家银行咨询理财产品,了解当前ESG产品的销售情况。

客户经理的回答让施懿宸哭笑不得:“我们有ESG的理财产品,但很难卖,我除了知道ESG是环境社会治理,其他就不清楚了。”施懿宸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也是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他咨询的这家银行理财做得很好,但“一线金融从业人员对ESG都概念不清,消费者又怎么敢投资ESG呢?”

在“2023年南方周末绿色奖学金班”上,施懿宸指出,当企业数据披露不清,投资机构把关不严,ESG投资很可能涉及“漂绿”的问题,而防“漂绿”,信息披露是关键,没有披露就没有排名。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 施懿宸(资料图/图)

口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施懿宸

整理|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2025年,ESG资产可能超53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