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女子越剧:不搁进博物馆,“我还能养活自己”

女子越剧传统延续至今正好一百年。

浙江省想要为越剧申报世界级“非遗”,茅威涛提议,一定要去申请那个最佳实践项目,而不是再添一层搁到博物馆里去的色彩。

责任编辑:刘悠翔

掀起小剧场的布帘,风声猎猎拂过耳畔,透明幕布上光影流动,大漠黄尘弥漫眼前。在藤椅上坐定,每个人都化作龙门客栈的客官,置身于金镶玉闺房对面的大堂,随即踏入一段江湖恩仇中。

龙门客栈老板娘金镶玉(李云霄饰)与东厂档头贾廷(陈丽君饰)周旋。(受访者供图/图)

2023年6月3日下午,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到第40场,九成观众都是女性。女小生陈丽君扮演的贾廷登台时,相隔不到三米的观众席间出现一小片骚动。

几组卡司分别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下文简称浙百)、温州越剧团和社招,共同点是“全女班”。女子越剧传统延续至今正好一百年。

诞生于2023年春天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是继《三笑》之后驻场在蝴蝶剧场的第二部戏,茅威涛感觉“成了”。在排演新戏时,她很明确目标观众更侧重于对越剧接触甚少的年轻人。这次与打造过爆款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的“一台好戏”联手,便自带几分破圈潜质。

茅威涛坐在观众席看戏、观察,发现好几回周末下午场“几乎都是潮人,穿着汉服来的,唐装来的年轻人,平时喜欢露营、烧烤、去网红打卡点玩”。这些非越剧迷不认识她,她便不动声色打入其间,问他们平时会看些什么,得到的答复是沉浸式小剧场、话剧、音乐剧。她又问,还会再来看吗,有人说至少要刷五遍,茅威涛听了特别开心。

“戏是要有观众的。我们作为一个舞台艺术,一定是和观众在当天共同来完成一场创作,他就是你的消费者。”茅威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作品的娱乐性也好,艺术性也好,值得他花这个钱,花这个时间,花这个成本进去,成为他生活里的一种消费样式。”

“如果一个女小生有脂粉气,观众不大会喜欢的”

和其他许多地方剧种一样,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县的越剧最初是全男班,俗称“小歌班”。1923年,在沪经营小歌班的王金水回到家乡,在施家岙组建了第一个女班。1930年代中期,女班在浙江城乡遍地开花,更紧随男班脚步,闯入上海。在淞沪战役之前的上海,越剧还是男班与女班并存的格局。1938年,演员姚水娟回到上海之后,越剧舞台几乎被全女班独占,其他地区亦是如此。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姜进强调,越剧的“女性身份和与之伴随的性别关怀契合了20世纪中国妇女解放的时代浪潮,在当时三百多个地方戏剧种里,女子越剧是唯一一个单性别(女性)舞台”。

越剧,尤其是越剧女小生征服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女性观众。从女班在上海现身起,越剧的观众就以女性为主。当上层男性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