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立法加快,国家为何有如此紧迫感?丨快评

以“AI换脸”为例,“平台强制标注”的技术补丁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建议;就知识产权问题,欧盟《人工智能法》的协议要求ChatGPT披露其用于开发的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美国版权局宣布“纯AI生成内容不受版权保护”,这都是很具针对性的立法实践;而在“AI诈骗犯罪”已出现之际,如何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打击黑科技骗子,也是立法监管的重头戏。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辛省志

数月以来,以大语言模型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阵阵狂潮,带来惊奇、欢呼、担忧、恐惧的多重反应。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更新迭代,自然引发了监管呼声。日前,国办发布“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预备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人工智能法草案”,就此引发公众瞩目。

2023年3月,以马斯克为首的企业界人士联署公开信,呼吁立即暂停AI大模型研究至少六个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OpenAI公司CEO奥特曼也表达了“主动求监管”的态度。国家网信办2023年4月11日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工作已结束,也可视为中国立法监管人工智能的初步尝试,属政府立法。

国务院立法工作,大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