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何为? “在南方之南创造新的思想和生机”
编者按:
本文系研讨会综述。
“广州的城市特征也变得多样化,广州的现代文化资源在塑造今天广州人的身份方面,一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跟德国人不一样,中国南方人会享受生活,他们知道吃饭是什么,做饭是什么,这是一种艺术。”顾彬说。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李慕琰
对于日本学者、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而言,粤港澳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空间背景。三十年前的1990年代初期,藤井省三在北京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一位广东朋友告诉他一个词:“文化北伐”——香港的饮食、时尚、音乐,经过广州北上,传播到上海、北京。
1927年1月18日,鲁迅经香港到达广州,来到中山大学任教之时,广州正是北伐的策源地。热火朝天的革命氛围中,全国各地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前来,自由恋爱也空前流行。鲁迅在广州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欢迎的人群中最特别的一位,是他的恋人,生于广州的许广平。这年3月,两人搬进了新建的白云楼公寓。白云楼并不高,只有三层,位于今天的越秀区白云路,当年,这里是广州城东郊的新式住宅。在这栋小楼上,鲁迅编定了散文集《野草》。
藤井省三的专著《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的鲁迅言说》特别注意对都市现代化进程的描述:“根据1928年的统计,广州当时的人口有81万,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天津、北京、汉口,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广州的城墙早在1920年以前便被拆除,15米宽的公路交通网正在修建中,无轨电车也从1919年起相继开通。”日记中,鲁迅详细记录了他在广州期间的日常生活。比如1927年3月18日,去陶陶居喝茶;3月21日,去永汉电影院看了美国电影《十诫》,这部1923年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戴米尔执导的影片,以特效和场面宏大著称。
藤井省三曾于2001年和2018年两次到访广州。“当鲁迅来到广州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人口是八十万,但是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人口已经增长到当年的二十多倍。广州这个大都市正在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广州的城市特征也变得多样化,广州的现代文化资源在塑造今天广州人的身份方面,一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他研究鲁迅的专著由日文写成,却可以使用流利的普通话,以视频形式发言。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讲座教授宋明炜在发言中关注到深圳作家林棹的《潮汐图》,他说:“《潮汐图》反省了20世纪的问题,主人公不是任何人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青蛙。这个小说超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建造了一种多元共生的新的文学宇宙。对殖民和本土、传统与现代,它做出了并不只是对立性的探讨,所以仅从这一点也可以说,粤港澳的作家又一次走在了前头,在南方之南创造了新的思想和文学上的生机。”
德国汉学家顾彬是波恩大学的终身教授,近年被汕头大学邀请为特聘教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德国上网课。2023年春天,顾彬终于回到了汕头,每天喝酒,每周踢球,位置是守门员。这次来广州,他困惑了好久“原来中午也能喝早茶”。其实,顾彬早在1980年代就有在广州和香港喝早茶的经历,这次,他终于作出了突破,第一次吃了蒸凤爪。食物和饮品,是顾彬理解粤港澳文化的重要媒介,他享受香港的鸳鸯奶茶,但并没记住这个名字,称它为“咖啡—茶”,会场上的人被这个新说法逗得哈哈大笑。
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
白乐桑是法国国民教育部第一任汉语总督学,近年正领衔撰写《法国汉语传播的历史》,他强调以字带词的“字本位”汉语教学法,因此,发言中,他的汉语咬字清晰,几乎是逐字逐字发言。他分享的话题是“欧洲早期汉学与澳门: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白乐桑说,澳门是早期汉学的历史性基地,对中西交流、跨文化对话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在澳门圣若瑟学院,创办了传道所“经言学校”,这或许是中国第一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学校。另外,澳门还有圣保禄学院,很多传教士在这里进行中国语言文化的培训。在白乐桑看来,历史学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