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调研报告】深圳工会:危机中的减压阀

金融危机时期,深圳在全国实践工人和企业之间的集体谈判,确定危机期间或者未来的薪酬福利水平,努力在危机时期重塑劳资以及政府关系

责任编辑: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两会特别报道·中国经济调研报告】

金融危机时期,深圳在全国实践工人和企业之间的集体谈判,确定危机期间或者未来的薪酬福利水平,努力在危机时期重塑劳资以及政府关系

如果不裁员,世界将会怎样?

深圳艾美特公司给出了一种答案。

去年10月中旬,生产小家电的这家公司订单骤降,裁员几乎是别无选择。然而,6000多名工人推举了一位工会主席为代表去和老板谈判。谈判的结果,企业只给工人发基本工资,多余的人就组织培训。

安静的厂房里,富余工人被组织起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其中1000人组成的广播体操队代表深圳保安区,在国家体育总局的一次考察中进行表演。

两个月后,厂里的订单渐渐多起来,重新回到岗位上的工人们主动提出,免去自己的加班费用,以此回报企业在危难时的不裁员。

这种调和劳资双方分歧的集体谈判被深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称为:劳资矛盾的“减压阀”。

集体谈判的星星之火

集体谈判,这是工会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但在中国,集体谈判才刚刚起步。

焦点事件就是2008年7月17日,沃尔玛中国总部和沃尔玛深圳8500名员工代表举行的薪资谈判。双方谈判后最终签订了集体合同约定:深圳沃尔玛店的员工2008年、2009年工资的年平均增长幅度为“9+1”,即工资平均增长9%,同时公司提供1%用于升职和特别调薪。

即使现在遭遇经济危机,但这一谈判结果仍然没有动摇。

“尽管这个结果与当时沃尔玛工会代表提出的12%相差不少,但这次谈判标志着中国工会开始从福利工会迈向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