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在古人身上找到答案,《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收官
“文字本身就有无穷的力量。”网友在文化节目《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播出后留下这样的评论。这档由五粮液、南瓜视业、南方周末联合推出的文化节目,现已播出两季。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这档节目格局很大。首先大在跨度——几乎贯穿文学中国三千年。开场是比《诗经》更古老的先秦古歌,尾声是写于1902年的《三十自述》。复古的留声机传出的是“梁启超”的粤语:孔子纪元二千四百五十三年壬寅十一月,任公自述。
其次,节目选文目光之深邃、文体之丰富。不仅有唐诗宋词,还格外留意楚辞、乐府、汉赋、元曲、传奇、小说......几乎涵盖所有文类。其中既有共鸣度高的经典篇目,如《长恨歌》《天净沙·秋思》《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选取了一些大众不太熟知、却能代表文化先贤内心世界和认知的文字。一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让观众意识到悲苦的杜甫也有幸福时光。
纵观两季“中华文脉”,先秦老子与孔子,大唐李白与杜甫......皆是中国文学圈中的顶级大师。
这些文化先贤,都不止有一幅画像。有归园田居、醉倒在菊花丛中的高士陶渊明,也有对儿子小小年纪劈柴担水而抱愧的父亲陶渊明。有悲而不怨、愤而有志的侠女蔡文姬,也有“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的母亲蔡文姬。无论哪种形象,他们的文字都传递着最普适的生命美学,今日读来,依然感动。
让先贤用自己的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
“节目的创作初心是相信文字的力量。”不久前,节目总策划向阳受邀参加了“典耀中华”阅读大会,在启动仪式上,他分享道:“中国人对阅读有着天然的兴趣。我们能做的,是激活他们的阅读之心、好奇之心。”
一般印象中,先秦诸子好像都是“面无表情”的、说理的面孔,但“中华文脉”择选了不少罕见的、动情的独白。孔子纵然有弟子三千,也会立于川上,质问苍天——为何无人懂我。他们不再是圣贤、哲人,而是有感伤,有激荡,情绪丰富的“人”。
中国的文学中存在着意、象、言一体的阐释模式,语言是德行的表征,足以表达事理与理性,也可以曲尽其妙地刻画物象,抒发情性。事实证明,“中华文脉”坚持让先贤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仅没有隔阂,反而让观众可以领略中国元典之美,能轻松领略他们所蕴含的智慧,启发自己思考。
对于文化节目而言,想要还原文化内核的厚重感,并没有捷径可走。
整部《论语》超一万六千字,《道德经》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如何选本,无疑是项大工程。节目组以“严选”的标准与态度,在“先秦风雅”专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还原孔子与老子的“论道现场”。
有动情的“各言其志”,老子歌咏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孔子讲述自己的理想生活不过暮春三月、浴风而歌;也有动理的“仁与柔”。作家止庵读出了两者的不同:“孔子是求圣之道,老子是求胜之道。”
在“魏晋风骨”专场,节目组为曹操“平反”,用曹操自己的文字还原他的真实历史形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首《蒿里行》,曹操不再是戏曲中几近愚蠢的白脸奸臣,而是厌恶战争、心怀苍生的英雄。
“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很多时候会呈现悖反。我们要读出真实的历史评价,这才是围读会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节目中说。
节目组还选读了曹操的临终遗书,。对于自己一生的功过得失,曹操只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对生活“琐事”进行了重点安排、交代。比如“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他嘱咐家中余下的熏香要分着使用,不可用来祭祀浪费掉;还对家人的生活出路也作了安排,“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诸夫人若无事可做,可以学着编草鞋卖,以换钱度日。
当英雄们站在死亡的一端回望人生时,看到的不是死,而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往往都是很平常、家常的东西。看淡世间万物,看淡享乐与痛苦,也看淡了生死。
演员濮存昕总结为:“看透世事,仍有爱”。
人心思古,中国元典里觅知音
在“魏晋风骨”专场,濮存昕演读了陶渊明的诫子书《责子》和顾命之作《拟挽歌辞》。陶渊明现存的一百二十多篇诗文中,涉及“固穷”的占了三分之一。濮存昕认为陶渊明的清贫正是他的风骨:“我们身处盛世,仍旧如履薄冰,因为当我们从未来往回看,今天仍旧是艰苦的、是需要奋发的,必须持有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我想陶渊明的坚守就在于这一点。”
纵观整季演员与古典人物的搭配,可以看出节目组在嘉宾选择上眼光精准。
演读梁启超的是作家许知远。去年年底,他完成了第二卷本的《梁启超传》,“我在精神上和梁启超是同代人。写作时,我跟着梁启超的命运一起历险。”
对于梁启超,许知远如数家珍,“起初梁启超吸引我的就是他的冒险。你想他25岁,那么年轻,就被卷入了百日维新的变革旋涡。然而变革突然失败,他成了流亡者。到处悬赏他的头颅,15万美金。随后,他募集资金,联络国内会党、散兵游勇,自立军起义。一直到30岁创办《新民丛报》,他一生最重要的功业开始。某种意义上,他既是最后的古典主义者,又是第一个现代人。”
“中华文脉”非常动情,演员与古典人物之间的碰撞形成了强有力的磁场,“全员老戏骨”可谓实至名归。
节目组透露,老戏骨张国立最初接到“大元曲韵”的邀请,就提出做京剧韵白的演绎处理,并向京剧名家关栋天“求助”。原本程婴一段自述,“可怜见赵家三百余口,止有一点点孩儿......才分娩一命归阴,着程婴将他掩护。久以后长立成人,与赵家看守坟墓。”张国立补充了人物情绪:亲见灭门惨案,慌张失措,又害怕又愤恨......在演读现场泪如雨下,网友直呼“鸡皮疙瘩起来了”。
演员陈小艺演读了中国历史中少有的才女蔡文姬。“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这是蔡文姬被掳南匈奴十二年,终于盼到归汉,却要与儿子诀别之际,写下的《悲愤诗》。读到这里,陈小艺不禁流下眼泪。她不止一次地扮演“母亲”,现实中,她也是一位母亲。对于蔡文姬的遭遇,陈小艺感同身受:“一边是国,一边是家。换作我,很难取舍。所以我觉得蔡文姬真的一个有侠气的女性。她的诗虽然悲,但是她没有怨。”
泪奔的还有青年演员于明加和保剑锋,分别演读关汉卿杂剧《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与汉元帝。王昭君为了家国大义,说出“妾情愿和番,得息刀兵”的一瞬,汉元帝独自一人“返咸阳,过宫墙。绿纱窗,不思量”的时刻,两位演员瞬间落泪。
国演诵创始人胡乐民一人分饰多角,演绎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王”。他时而嗓音凄厉,吟唱着易水边的楚歌,时而双手握拳、青筋暴起,作举刀刺秦状;时而振臂高呼“王负剑”,时而又眼含泪水、声音虚弱,为壮士荆轲的遗憾一生落下帷幕,让观众大呼过瘾。
“中华文脉”还有一位特别的演读人,中阮大师冯满天。这些年,他一直沉浸在古诗词吟唱的世界里。在“大清文华”期,他紧闭双眼,边吟边唱,李渔的《风筝误》与中阮如同对话一般。冯满天说他的吟唱、演奏全是即兴,“乐由心生。我们祖先的文字、音乐都是实时的,自己的心声加上行为习惯、情感习惯以及对人、对宇宙、对自然的感受,实时创造出来的。”
标志性的中国空间,经典化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脉”选择了一个简约却多功能的舞台。
《红楼梦》的雪、《临江仙》的水幕、《西厢记》的亭台、《赵氏孤儿》的松枝、《诗经》的花窗、《汉宫秋》的屏风等一系列中国经典视觉意象符号一一出场。与中国歌剧院灯光组设计的灯光组合共同创造出丰富的舞台语汇。在“昭昭大明”的开场,借助红墙背景上的树影长短变化,寓意着故宫六百年的风云历史变迁;而“泱泱汉风”,司马迁仅以一束定点光烘托人物内心的寂寞煎熬。
“中华文脉”以创意性的舞台调度,在方寸舞台间呈现了平行时空、穿越对话的设计。历史上,白居易并未亲眼见到盛唐的辉煌。因此,节目巧妙地将《长恨歌》拆分为白居易与杨贵妃的唱和。演员喻恩泰手拿线装书,一个抬眼,镜头随之切换到了一千年前的盛唐,“杨玉环”云髻高耸,团扇轻摇,和诵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耳目一新”“视听盛宴”“原来古诗词用唱的这么美”......在观众评论中,“中华文脉”的音乐部分也被屡屡提及。“中华文脉”由春晚编曲人栾家担任音乐总监。栾家翻阅敦煌遗书等古籍、考究原曲旋律,编排乐器、调整合适的乐器音色、配比、节奏型设计。比如《赵氏孤儿》选本为程婴单人讲述,情节跌宕起伏,悲剧色彩丰富,加之在海外有成熟的改编《中国孤儿》等,栾家选用西方乐器大提琴来增强讲述感,为张国立浑厚的嗓音、独特的京剧韵白增添注解。
先秦古歌《越人歌》《佳人曲》,曾在电影《夜宴》《十面埋伏》中被谱成曲调,想要再创作并非一件易事。节目组邀请国际假声男高音歌唱家李梅里,创新地使用西方纯人声、多声部的阿卡贝拉,并加入起源于古波斯的竖琴,完成了先秦古歌的国际化演绎,成为全世界都能听懂的中国故事。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脉该有多么寂寞。
天地人和,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天地》。经过千年演变发展,已然成为中国人的灵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被反复提及。
“中华文脉”开场吟唱日月星辰,感怀山川草木,以粮食、美酒致敬天地神灵,寻根中华文明。“我们说‘江山社稷’,社是土,稷就是粮食。我们这个民族打先秦开始,就深爱土地,知道根基。”演员王刚感叹道。
土地、山川、江流,自古便是中国人的心灵慰藉之所。田园成就了陶渊明的“真”,土地造就苏轼成为“东坡”、辛弃疾成为“稼轩”,山川让大明诞生了既是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的《徐霞客游记》。
就像于丹在节目中所说的,中国山河就是一幅诗词地图,没有哪一处胜迹是不带有文学的痕迹。演员喻恩泰感同身受,“我常常站在浔阳江头,心想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曾从这里经过。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多少人在这里做过梦、饮过酒、写过诗。”
土地与粮食,粮食与酒,酒与文人,天然联结、亲近,这也让五粮液与《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这档文化节目完美契合。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与五粮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不下百首。
从先秦以鬯酒礼天地、事神灵,魏晋名士的豁达之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大唐重碧酒、大宋姚子雪曲,再到大明“一壶浊酒喜相逢”的云淡风轻,大清文人纳兰性德闲适歌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五粮液的品牌故事与“中华文脉”的选文完美交织。“文人不醉,他的诗就永远写不出田字格的圈。”如果没有酒,中国文脉该有多么寂寞。
“中国文化是一个组合体。粮食、酒、敬祖、农耕文化,贯穿了我们整个文明的历史,甚至贯穿了整个文学历史。”向阳总结道,“所以诗文中有酒、五粮、农耕社会,这是祖先早就规定在我们基因之中的。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
五粮液、南瓜视业、南方周末联合出品《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真正让观众听得进、看得懂、入得脑、走得心,对于厘清中华文脉、梳理美学范式,理念、模式、内容多维创新,是一次优秀示范。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