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稳定消费预期 扩大消费主体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4月12日,2023年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海口开幕。此次论坛由海南省商务厅、广东省商务厅指导,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汇聚政府、学界、媒体、企业等多方力量,以“扩大消费与消费结构转型”为核心议题展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主题演讲《稳定消费预期,扩大消费主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以下为演讲实录:
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十几亿人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关键是做好消费预期、消费主体、消费结构这“三篇文章”。
一、着力稳定消费预期
1.稳增长重在稳消费预期。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例如,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9年的57.8%下降到32.8%。[1]当前,消费预期有所恢复。今年初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反弹,2月份达到94.7%,与2021年平均110%以上的水平相比,恢复力度仍有差距。从居民储蓄看,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创历史新高;其中,居民消费预期不稳而加大预防性储蓄的因素不容忽视。
2.稳消费预期重在稳就业。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消费预期不稳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偏弱的重要原因在于就业压力加大。2023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显示,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为16.0%[3]。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对于稳定消费预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就业形势调查结果显示,约41.2%的受访者仍表示“形势严峻、就业难”,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感到“不确定”[4]。
3.稳就业重在稳企业。1.7亿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就业的顶梁柱。目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例如,2023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2.9%。下一步,使国企敢干、民营敢闯、外企敢投,需要着力调整结构性政策和深化结构性改革。比如,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某些政策;恢复国内外市场的双向交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服务业领域的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巩固并增强趋暖的态势;明显提升财税政策惠及小微企业的广泛性和有效性,等等。
二、着力扩大消费主体
1.扩内需、促消费关键在于强主体。有研究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中,产业工人与个体经营户占比超过50%,这部分人群一旦遭受疫情灾害、经济大幅波动等外部冲击,有可能造成收入下降,并对消费带来直接影响。例如,2020年约有5000万的农民工和近4000万个体经营户的就业受到疫情冲击[5],从而制约了这部分群体的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出台更加积极的保消费主体的具体政策,使之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
2.扩大消费主体重在“扩中”。从国际经验看,避免中等收入群体缩水并且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有利于稳定消费,而且有利于稳定市场。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占整个消费比重近50%。有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有望达到50%左右,在整个居民消费中的贡献率有可能接近80%[6]。
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根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难点、重点在农村。随着全面脱贫任务的完成,要把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作为衡量乡村振兴的核心指标。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加大对低收入者的支持力度,着力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广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人口城镇化。从相关数字看,近3亿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消费需求远未释放。农民工只能以劳动者的身份加入工业化过程,却不能以城市消费者的身份加入城市化过程。为此,加快由城乡二元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是进入消费新时代的重大任务。
三、着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巨大空间。2013-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水平从5216元上升到9886元,年均增长11.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提升到45.9%,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未来10年左右,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是一个基本趋势。这几年受疫情冲击,消费增长出现波动。例如,2022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水平为10590元,略低于2021年的10645元;占比为43.16%,比2021年低1个百分点,尚未恢复到2019年45.9%的水平[7]。但总的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未来10年左右仍有至少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预计到2025年,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有望达到或超过50%,到2030年有望达到55%左右。14亿人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2.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当前,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突出矛盾仍是服务供给的规模、质量、效率与城乡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例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银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从现实情况看,老龄服务体系与产品供给体系同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在教育、医疗、信息、文化等领域面临新消费不断涌现但消费供给又难以适应需求的突出矛盾。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挥灵活高效的特点,满足涌现的新消费需求;需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服务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全面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3.加大公共消费力度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后期公共消费占比将逐步提升。从我国的现实看,对居民家庭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的往往是家庭在住房、医疗、养老、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和预防性储蓄。政府公共消费优先向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将带来比较好的乘数效应。这就需要加大公共消费支出力度,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尤其是扩大工伤、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力度。例如,2022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4.59亿人,但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亿人、2.9亿人[8],其中的缺口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着力推动全国统一的公共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公共消费成本,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
[1] 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22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网站,2023-01-17。
[2] 农行:《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中国新闻网,2023-0111。
[3]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网站,2023-03-15。
[4]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2023-04-03。
[5] 肖若石,《“十四五”我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及应对之策》,中国经贸导刊. 2021(19)。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以消费为主导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内需》,2022-09。
[7]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库。
[8]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快报数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