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零食为什么这么好吃?味精与高鲜味精的故事

几十年后,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西方,早已不再提“味精有害健康”。他们的零食类食品也开始大量使用味精、高鲜味精类鲜味剂,譬如薯片。近些年推出的“特鲜味精”“高鲜味精”,被称为第二代味精,其实主要成分仍是普通味精的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emate)、鸟苷酸钠(Disodium 5’-Guanylate)、肌苷酸钠(Disodium 5’-Inosinate)“三合一”,但配比更科学,使人们的味觉系统对其鲜味感受度提高了几倍。

责任编辑:陈斌

网上盛传:味精有害健康,鸡精更天然。味精真的有害吗?鸡精真的更健康吗?咱来聊聊味精的故事。

1907年,日本东京帝大化学家池田菊苗,从38公斤海带里提炼出38克鲜味物质(含量1‰),经研究后确认为谷氨酸钠。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在几乎所有动、植物体内,都存在谷氨酸钠,人体也会自我合成这种氨基酸,其实再寻常不过,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参与蛋白质正常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脑神经和肝脏有一定保健作用。

随后,日本商人铃木三朗助投资于池田,开始生产谷氨酸钠产品,这一品牌延续至今,就是大名鼎鼎的“味之素”。

“强力味精”是什么?

1920年代,中国近代化工专家吴蕴初,在上海建立“天厨味精厂”,用水解法降低生产成本,推出本土产品“佛手牌”,并以中文命名为“味精”。这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起步阶段的几大成就之一,逐步提升了我国民众的生活福祉。

1913年,池田的学生小玉新太郎,在肉类中发现了肌苷酸,这是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