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丕烈的异代知己:沈燮元先生二三事

沈燮元先生一提到此事,就十分愤慨,认为盗版者无异于强奸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像小姑娘被人侵犯了两次,欺人太甚。

责任编辑:刘小磊

沈燮元先生近照。 (李军供图/图)

“不做完黄跋,我是不会走的。”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耳边,沈先生说得那么斩钉截铁,眼前仿佛又闪现他严肃的面孔。

每次把沈燮元先生催急了,他就会这样回答我,我自然也就无法接他的话茬了,于是改问黄跋最近有何新发现,或者看到什么新的好书,化解一下前面的尴尬。最近五年里,我们通电话或者见面,谈到黄跋,说到最后总会出现类似的对话。其实,沈先生对黄跋出版的紧迫性应该早就意识到了,但以他的标准看,稿子还没达到他的要求。

我与沈先生相识时,他从事黄跋整理已有二十多年。2005年9月,我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读硕士,第一年在城外的仙林校区,当时地方比较偏僻,进城只有一趟公交车,不像现在通了轨交十分方便,故很少进城。剩下两年迁进城里老校区,住在随园,去南图比较方便。最初我和沈先生并不认识,只在施谢捷老师的文字学课上,听他说他读书时上目录版本学课,请的是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沈燮元先生,每次他要去接沈先生来学校,帮忙拿一包从图书馆借的古籍实物,辅助教学。回苏州期间,我常去江氏文学山房(那时还叫文育山房旧书店,开在沿河的小太平巷)访江澄波先生,他知道我在南京读书,会问起沈先生的情况,彼时因尚不相识,也就没有太在意。

湖州会议合影,左起:金程宇、宋平生、沈燮元、李军。 (作者供图/图)

直到2007年秋,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湖州陆氏“皕宋楼”国际研讨会在湖州举行。我跟着江庆柏老师一起去湖州参会,记得那年10月28日下午,我先去中央门客运站排队买票,结果发现人山人海,赶忙打电话给江老师说要不要一起先把票买了,江老师说还有两位同行者,要买四张票。买好票后,江老师就到了,另外两位姗姗而来,都是比江老师年纪大的老先生,一位是南师大的李灵年先生,个子不高,身材微胖,聊天后才知道他北大毕业,是吴组缃先生的弟子,研究明清小说,曾和杨忠先生一起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另一位便是沈燮元先生,瘦高个子,年纪比李先生还要大些,背已微驼,当时已经从南京图书馆退休二十多年,这一年他84岁。上车后,发现沈先生很健谈,尤其知道我是苏州人之后,他就开始用苏州话和我聊天,很开心的样子。

关于沈先生的家世,我所了解的情况,基本都是从他本人处听来的。沈燮元先生祖籍江苏无锡,世居陡门(今属洛社镇石塘湾),他出生在苏州石路,老宅前门在上塘街上,后门是鸭蛋桥,家里经商(好像是做羊毛生意)。记得有一次他特意领我到南图工具书阅览室,拿着一本家谱目录说,他出生后家谱重修过,他的名字上过谱,翻查目录,陡门沈氏家谱美国犹他州的家谱图书馆里有收藏,国内还没查到。我一直记在心里,后来终于在辽宁省图书馆找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甲戌重修的《陡门沈氏宗谱》,他的名字赫然在焉。沈先生谱名景炎,燮元是字(潘景郑先生给他题词,上款化用同音的“雪园”二字,故沈先生晚年自号雪翁),后以字为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又请顾颉刚先生另取字——理卿,此事沈先生自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