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何杰:“‘跨境理财通’投资者期盼更多差异化金融产品”
业务试点规模和活跃度与预想有较大差距。
“南向通”投资者更青睐中高风险等级的权益类资产。
香港金融机构如果能够直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对于提升“跨境理财通”的活跃度会有较大帮助。
责任编辑:冯叶
“跨境理财通”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国实施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实践。
试点至今已一年半,它的关注热度一直未减。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陈玉海曾表示,将适时拓宽“跨境理财通”等试点的深度和广度。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则在《关于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有序扩大“跨境理财通”的投资额度、产品范围,以及参与试点机构的范围。试点银行名单已在2022年底首度扩容。
一项热度如此高的金融市场试点,成效究竟如何?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
何杰从事金融工作三十多年,为此次两会准备了5份提案,其中,“关于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建议”和“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的建议”尤为受到关注。
“可以因应形势进行突破”
南方周末:“跨境理财通”被认为是落实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金融创新举措。你在提案中认为试点效果不及预期。为什么?
何杰: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一项标志性成果。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金融业界和大湾区居民都对此抱有很高的期待。
在业务试点规模上,“南向通”和“北向通”的额度均为15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的个人投资者4.07万人,相关资金汇划22.21亿元(“跨境理财通”业务要求资金闭环,完整的业务涵盖一次汇出和一次汇入,实际业务规模更小)。从上述数据可明显看出,业务试点规模和活跃度与预想有较大差距。
南方周末:你和金融监管机构沟通过这个情况吗?你的预期和他们的预期有落差吗?
何杰:在国内,对于创新性业务的普遍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或分步骤、有条件地逐步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