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环境资源界:时隔30年,全国政协界别缘何又做大调整?
85名委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能源环保、生态保护与治理、林业绿化等领域息息相关,并且来源广泛,包括官员、学者和国企负责人。
关于政协界别设置是否合理的讨论始终存在,主要围绕界别的代表性不足、设置交叉重叠、界别委员的构成不合理等。
责任编辑:苏有鹏 钱昊平
2023年1月18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其中的两个变化引人关注,一是新增“环境资源界”,此外,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合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
这是近30年来,全国政协界别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全国政协成立以来,界别不断调整。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将原来的“港澳同胞界”分为“香港同胞界”和“澳门同胞界”,并呼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增设了经济界。
此后近30年,全国政协界别数量一直为34个。到此次界别调整前,除了个别界别名称上略有调整,如第九届政协将“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界别调整为“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界别外,都没有大幅调整。经过此次调整,政协界别数量依然稳定在34个。
在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之前,各省级政协已经先行先试,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都已新增“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此外四川省政协将原供销合作社界、农业界整合为了“农业农村界”;河南省政协增设“致公党”界别;西藏自治区政协则将“经济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