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湿地保护何处去?《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这么说
国际重要湿地如果“没有统一标准或尺度,就很难给缔约国实施保护项目、进行监测评估等工作”。本届大会有一项要求制定全球统一的候鸟数据评估标准的决议,已获通过。
“《武汉宣言》比以往的宣言更明确了各国参与的政治意愿,更强调行动。”《武汉宣言》提出了12项措施,其中一些是基于中国经验。
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章程将由中国会同其他有红树林分布的国家共同制定,其中也会涉及资金。“目前中心的资金主要是中国提供的,未来肯定会有多种渠道。(中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责任编辑:曹海东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雷光春刚刚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另一分会场——瑞士日内瓦返回北京。
作为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已在COP14大会上领到二十多项工作,要在下一届湿地大会举办前完成。从这些繁重的工作可以看到,国际湿地保护涉及内容的庞杂:协调湿地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农业、湿地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等等。
《湿地公约》1971年签订于伊朗拉姆萨尔,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各缔约方需承认湿地所具有的巨大生态和经济、文化价值,并采取国内和国际行动保护湿地。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迄今正好30周年。
2022年堪称“中国湿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出台,使中国湿地保护力度又上新台阶。而作为全球湿地保护最高级别的会议,刚刚落下帷幕的COP14在武汉设立主会场,这是对武汉乃至中国湿地保护成就的认可。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张明祥参加过多届湿地大会,他认为COP14大会最重要的三个成果分别是发布《武汉宣言》、在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评选出湿地城市和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前两项成果都与中国的努力密不可分。
对全球候鸟数据采取统一评估标准
《湿地公约》的一大功能是评选“国际重要湿地”,入选湿地能得到当地较大力度的保护。
“目前看来,国际重要湿地们的情况都在逐渐变好,但其他湿地的情况仍然在恶化。这些湿地并非不重要,有的还在主要候鸟迁飞路线上,但因为尚未纳入国际重要湿地而受到忽视,给全球湿地保护带来漏洞。”雷光春说。
湿地保护的整体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