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击中的汶川地震灾难记忆丨记者手记

作为亲历了汶川地震并侥幸幸存下来的95后四川人,我却更迟钝一些,并因此被怀疑是因为灾难创伤而迟钝。

责任编辑:吴筱羽

在如今的清平镇,人们把房子刷成彩色,改为民宿。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相关报道详见《孤岛、矿石与生命线:一条修了十四年的公路》)

2022年4月,我的80后编辑让我找找汶川地震的纪念选题,对于编辑那个年代的新闻从业者,汶川地震似乎是一个纪元,每年5月12日都值得回望。

作为亲历了汶川地震并侥幸幸存下来的95后四川人,我却更迟钝一些,并因此被怀疑是因为灾难创伤而迟钝。但地震和重建早已融入日常,不再显著和耀眼,记录者难以下笔。

直到5月下旬,算法给我推荐了一条绵茂公路的消息,报道称这条穿越4条断裂带和21个堰塞湖的公路即将通车,顿时击中了我的灾难记忆。

在我的印象里,这条建设难度超常的公路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