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激情不再?
可能正是为了要“降温”,奥巴马才把就职演说弄得如此平淡,所以“change”也好,名句都好,通通欠奉。
【新君王论】
考一考大家:你认为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出现得最多的英文单词是哪个?
很多人想当然以为是“change”,对不起,大家错了。
你或许完全不会料到,“change”这个词,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竟然只出现两次,而且是在同一个句子当中:“因为世界己经转变,我们也必须随之求变。”(For the world has changed, and we must change with it)。
这句话不但不是整篇演说的核心,而且说得颇为被动,绝不是以慷慨激昂的形式说出,与竞选总统时比较,完全是两个语调。
在奥巴马11月2日的胜选演说中,“change”这个词共出现过6次,而且是整篇演说的主题,例如脍炙人口的那句“变革已经降临美国”(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又或者“这就是美国真正的天赋:美国能够变革”(That'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 that America can change)。
奥巴马当时说得何等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但到了发表就职演说时,却激情不再。
又比如奥巴马的选举惯用口号“是的我们做得到!”(Yes we can),在胜选演说中,他总共用了7次,结合他最喜欢用的排比句法,一步步提高声调,一步步把群众情绪提升至高峰,但这次却连这个指定动作也欠奉,一次都没有用上。
CNN的一位政治评论员Bill Schneider亦指出:“奥巴马这次发表的是篇‘冷’演说,而非一篇‘热’演说。”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出现得最多的有实在含义的词,其实是“nation”(国家),共15次。传统上“nation”是共和党和美国右派最喜爱的用词之一,想不到这次却由奥巴马再三地娓娓道出。
讲权利、讲自由,是民主党和美国左派的传统;相反,讲人伦、讲道德、讲家庭、讲国家、讲责任,就是共和党和美国右派的传统了。
有趣的是,这种逆转并不罕见。到了发表就职演说时,为了修补上一阶段因选战而造成的伤口,当选总统时有来个急转弯的。
例如1961年,肯尼迪便说过以下经典名句:“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大家称赞左派、民主党人肯尼迪的文采时,还要记得这一句完全是右派、共和党的政治论述和逻辑。
这次奥巴马也提出“责任年代”(era of responsibility)的概念,这个与肯尼迪的提法类似的概念,要求每个美国人都要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负责,鼓励大家心甘情愿地抓紧这些责任;还要相信,相比全情投入迎接艰难的任务,没有任何事情更能体现其民族精神,这是作为美利坚公民的代价与承诺。无疑,这也还是右派的政治论述。
再举一例。当年林肯大选胜出到就职的一段过渡期内,有7个南部州宣布退出联邦,国家面临分裂。为了安抚南方的情绪,林肯在就职演说中,对保留奴隶制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未作强烈的道德谴责,而是有骑墙派式的模棱两可。
他甚至说 :“我知道,国会已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我尚未看到其内容,但知道大致是说联邦政府永远不得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对应服劳役者的制度……我并不反对把它变为明确、不可改变的规定。”
对于那些为贯彻公义、追求变革、要求废除奴隶制,因而投林肯一票的支持者,这简直是彻底的背叛和堕落,但为了国家完整,林肯便来了这个急转弯,期望在原有支持者之外还能讨好奴隶主,令南方诸州不至于继续出走。
或许,政治原本就是这样:讲“权利”,是选举的语言,讲“责任”,才是治国的语言;同样,讲“求变”,也是选举的语言,讲“忍耐”,才是治国的语言。
难怪很多评论指出这次就职演说的风格,与之前大选时那些比较,可谓大异其趣,令部分人士感到失望。CNN评论员Jeffrey Toobin便说:“我不认为这是篇出类拔萃的演说……缺乏令人深刻入脑的名句。”
前总统布什的“文胆”盖尔森在电视直播中评论说:“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非同寻常的时刻,这个演讲从文学角度而言极为平淡,而在过去的众多演讲中,奥巴马表现出了相当的文学品味,这让人感到迷惑。”
英国《泰晤士报》也说,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不像肯尼迪或罗斯福的那样留下让人传颂多时的动人句子,谈不上令人难忘,可能民众几个星期后便不会记得。
只不过,令民众的激情降温,可能恰恰是奥巴马现在的目的。
君不见,奥巴马近日正一再进行“期望管理”,多次公开宣称,美国民众不应指望问题可以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得到解决。只要想想在选举时高喊“‘马’上就会好”的马英九如今因为群众对经济转好的期望落空而弄得民望低迷、灰头土脸,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
可能正是为了要“降温”,奥巴马才把就职演说弄得如此平淡,所以“change”也好,名句都好,通通欠奉。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