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热依扎:那么迷茫过,那么热烈过

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揭晓,热依扎斩获优秀女演员奖。“话题女王”热依扎再次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1年2月)

责任编辑:周建平

热依扎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

从一场热浪中醒来,热依扎收拾行囊。

出发去宁夏一带拍摄地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7月底,沙漠地区更是燥热难耐,温差极大,伴有不定时的特大风沙。《山海情》剧组在沙漠中搭景,力图还原上世纪90年代初涌泉村的全貌。

热依扎记得当时大风扑面而来,脸上的七孔基本被沙子填满,尽管闭着嘴,过一会儿嘴里还是咯吱咯吱地响。每天拍完戏回到房间想抱孩子,都需要先去洗澡,因为浑身是土。时间久了,也都习惯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辨认取景地,总之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她很佩服司机师傅每次都能找到路,在她眼里,一眼望去全是平地,但又有着高低不同的弧度。她还问过师傅,你是用指南针还是靠太阳找?

从市区到拍摄地一个多小时车程,每天坐上车,穿越一片荒凉,热依扎扮演的李水花的一天就开始了。

采访热依扎这天,北京难得天蓝。她穿着连衣裙高跟鞋从二楼走下,和水花完全不同,但只要一笑,阳光照在她脸上,还是《山海情》里那个明媚灿烂的样子。

《山海情》剧照

即便在缺水的地方,农村女性也是爱干净的

和导演孔笙见面前,热依扎不知道是什么题材的戏。在她看来,孔笙的戏像是一个诱惑很大的职位,大家都跃跃欲试,至于能不能成,没太多想法。见面后,孔笙讲了人物,没有说名字,问热依扎会不会西北方言,她说不会,但会一些这种腔调,并提出如果真由她来演,希望有一个老师把台词捋一捋,回头自己跟着录音练。

热依扎最开始学习的是当地固原人的方言,而剧组演员大多是西北籍,如闫妮、张嘉译、黄轩,大家的口音各具地方特色。进组之前,热依扎看了大量资料和视频,看到那个年代的人物穿的衣服时,她有过短暂的惊讶:这是90年代吗?在她的记忆里,90年代已经有很多品牌的衣服出现,服装也比较现代,资料中的着装似乎是父母那辈的特色。

《山海情》虽然是当代扶贫剧,但它的剧情却与更广阔的历史产生勾连。90年代初,东南沿海地区唱响“春天的故事”,但中西部还有很多地方是小农经济。在宁夏西海固的涌泉村,村民仍挣扎在温饱线上,吃水都成问题。福建对口扶贫之后,一部分村民沉浸在种蘑菇的喜悦中,一部分则外出打工,这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改革史的缩影。

拍摄过程中,为了还原村民的本色,热依扎每天的妆发就是打个偏黑的底,画上红色的斑,后来慢慢晒黑了,身上也都全黑了。故事背景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尽管每天干活,但越是贫困的时候,那些勤劳的女性越是愿意把家里收拾干净,想让家里人住得舒服。

一个细节是,热依扎在剧中走路时常常张着双手,这是她自己设计的人物特点。对水花来说,手要劳动、要做饭,还要照顾孩子,这双手必须是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