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顾彬:不会拉丁文、不会中文,能理解世界吗?
今天,在外国到处都是译者在机场、火车站、文学中心等中国作家,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学外语,外国人该学中文,就省事儿了。
好的作品是一个世界,我们译者不能什么都挖掘出来。连作家最后都不清楚他写过什么,别问他,他不会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经常比他更了解他的作品。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45年12月17日,他出生于纳粹覆灭后百废待兴的新德国,故乡在下萨克森州的策勒市,这个年份,被意大利电影导演罗西里尼称为“德意志零年”。
1974至1975年,不满30岁的顾彬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早在1968年,他便开始与中国结缘,这一年,顾彬放弃了神学,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及日本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论杜牧的抒情诗》。1981年,顾彬在柏林自由大学通过了教授资格论文《空山——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几年后来到波恩大学执教,1995年开始担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退休后,他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汕头大学担任特聘教授。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德语世界的诗歌翻译最高奖——约翰·海因里希·沃斯奖,意味着中国官方和德国文学界的双重认可。
顾彬是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学的主要汉学家之一,曾主编Drachenboot(《龙舟》)、Minima Sinica(《袖珍汉学》)、Orientierung(《东方学》)等多本德文杂志。2002年,他开始主编德文版十卷本《中国文学史》,撰写了其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典戏曲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他还翻译、撰写了德文版十卷本《中国古代思想家丛书》,翻译了德文版六卷本《鲁迅选集》,以及梁秉钧、翟永明、欧阳江河等诗人的作品。
但中国读者最为熟知的,是顾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惊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