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出卖了安妮·弗兰克?
《安妮日记》笼罩着众多谜团,尤其受到关注的一个是:谁出卖了后屋中的人们。
冷案组的结论引发了轩然大波,“二战”、大屠杀等领域的学者很快通过媒体发出质疑。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李慕琰
1944年8月1日,安妮·弗兰克在日记末尾写上一句法语:“心存善念,鼓足勇气。”
没人知道日记将就此终结。三天后,文件柜后的秘密“后屋”暴露了。8月4日上午大约十点半,党卫队成员卡尔·希伯鲍尔(Karl Josef Silberbauer)带着三名荷兰警探抵达王子运河263号,逼问工作人员:“谁是犹太人?!”
他们很快进入仓库,再向右越过文件柜,用枪指向听到声响的奥托·弗兰克,他就是安妮的父亲。包括弗兰克家四口、朋友一家三口及一位医生,隐蔽在后屋的犹太人尽数被捕。
这些人已经隐蔽了两年多,战争正走向终结,盟军登陆,苏联红军在东线不断推进。196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奥托回忆起家人被捕一个月后前往奥斯维辛的情景。在几乎废弃的中转营,他们登上从那里发出的最后一列火车。
奥托在集中营与妻子伊迪丝和女儿玛戈特、安妮分离,再也没有相见。她们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姐妹俩去世后几周,那里就被英国人解放了。
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借常用的比喻来说,她的愿望由留在身后的日记实现了。但她丧失了所有自由。她的故事笼罩着众多谜团,尤其受到关注的一个是:谁出卖了后屋中的人们。
战后,奥托·弗兰克决心查找出卖者,几年后突然停止。他似乎强烈怀疑过某个人,但从未向外界透露。政府的调查同样没有结果。
线索是零碎的。这个人知道犹太人隐蔽在仓库,却未必出卖了他们。仓库雇员、雇员的亲属或情侣、犯过轻罪的纳粹拥护者、某个纳粹党员都受到怀疑。名字来来去去,但没有定论。总而言之,几十年都没什么新进展。
2016年,媒体人范特维斯克(Pieter van Twisk)重新开启调查。他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冷案组(cold case team,可以理解为悬案组),由刚退休的FBI警探文斯·潘科克(Vince Pankoke)牵头。调查心理学家、战争罪行调查员、历史学家、犯罪学家和档案研究队伍一起工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DNA测试之类的技术再次侦查这桩悬案。
冷案组把获得的每一样小物件——信、地图、照片等等——甚至整本书,都输入了专门开发的人工智能数据库。结论在CBS著名节目《60分钟》上公布。警探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如同历史纪录片那么职业、详尽。他前往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安妮之家,称之为全世界访问量最大的犯罪现场。
小组雇用加拿大作家罗斯玛丽·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