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垂虹:无影脚佛山的柔情瞬间
佛山人情味很浓,这在一线城市几乎没有,有也没有佛山这么强烈。
“住在这里幸福感好强啊,你觉得吗?”
“不觉得哦。”
“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你搬回来住咯。”
“就是时不时回来逛逛吃吃才会觉得幸福呀。”
责任编辑:杨嘉敏
“最近看到好多自媒体在推你家这片网红社区哦,人称佛山版武康路、佛山版东山,你有什么感觉?”跟高中同学秋秋吃饭,我们约在金鱼街的老字号有记餐厅。
“冇感觉。”秋秋面无表情地夹起一块白切猪手,有记的招牌菜。
“每天上下班经过那么多咖啡店,网红店,没感觉?”
“冇文化。”秋秋放下筷子说,“人家武康路有法租界,有名人故居,东山有民国别墅,这里有什么?”
社交媒体炒热的“佛山版武康路”,大致指以禅城区垂虹路为中心,东至金鱼街、西至体育路、北至卫国路、南至同华东一路的街区(以下简称垂虹)。这一片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商场,大多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居民楼。窄窄的马路车不多,限速30公里,绿树荫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阔,还有两个公园,最宜散步或骑车兜风。近几年,居民楼底层商铺涌现出许多有设计感的小店,咖啡店尤其密集,约0.7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不下60家咖啡店,可谓是佛山的“咖啡激战区”。虽然频频有咖啡店开张,那些老字号餐厅、牛杂档和糖水铺依然屹立不倒,也是我约秋秋叙旧的首选。
垂虹车少树多,生活休闲,但从整体“颜值”上来说,灰白老旧的住宅楼确实无法跟武康路和东山的洋楼相提并论,倒是更像广州天河的六运小区。当然,“佛山版武康路”这个名号在社交媒体上更吸引眼球,更能激起年轻人前来打卡的欲望,抖音和小红书上“打卡宝藏垂虹社区”的话题流量以百万计。
行通济,无闭翳
不过,说到垂虹的“顶流网红”,当数位于金鱼街尾的通济桥。通济桥有记载的历史超过460年,最早是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桥。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返乡的户部尚书李待问见桥年久失修,倡议重建,次年建成石木三孔拱桥,李待问取名为“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
垂虹这个诗意的名字也源自通济桥。太阳西斜,通济桥的石桥倒映在河中如天垂长虹,就有了“佛山旧八景”之一“村尾垂虹”,村随景名,改名“垂虹”。垂虹村始建于隋朝,是佛山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后来又有了垂虹路、垂虹公园。
明代的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桥头有通运社,是一座土地庙,桥尾有南济观音庙,求子求福。神仙各司其职,乡民来拜神则不会厚此薄彼,来都来了,当然要走通济桥把两大神仙一次过拜完,于是到了明代末年,佛山兴起正月十六行通济的习俗,祈求来年顺顺利利。
“行通济,无闭翳”是佛山老幼皆知的谚语。“闭翳”是赑屃(bì xì)的谐音,后者为“龙生九子”之一子,龙头龟身,行动迟缓但力大无穷能驼重物,古人为帝王圣贤树碑立传,常用赑屃来驼石碑。身负重物不自由,这个词在粤语口语中演变成为烦恼的代名词,因此佛山人要行通济,把烦恼不顺都赶走。
“文革”期间,行通济一度中止,在改革开放后又恢复过来,并演变成元宵节当晚进行,人们手提风车、风铃、生菜“三宝”。可惜学校总是在正月十五之前开学,学生要早睡,父母一次都没有带我行过通济,只会买只风车回来插在花盆,让我看看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